-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肾”治哮喘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补肾”治哮喘临床观察
周俊琳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古今学者在哮喘的治疗上都尤为重视“补肾”,笔者有幸得以观察一哮病病例,从中体会本病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哮喘 补肾 标本兼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330-02
1 病例
笔者跟随陈仁旭教授临床见习过程中,有幸经历一个哮喘的完整病案,陈仁旭教授对其的治疗遵循“急则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在治疗后期尤其体现其对“补肾”的重视。
患者钟某,女,45岁,二十二年前因产后感冒引起哮喘,此后二十余年间,素体凡感寒凉,必发哮喘,期间常伴失眠,一周前病情加重,遂来就诊,查体患者双肺均可闻及哮鸣音,右肺支气管处尤为明显,伴口苦,恶寒,少汗,纳可,月经、二便正常,苔微黄腻,脉沉迟。教授考虑患者现仍为哮喘急性发作期,四诊合参,辨证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处方:麻黄25g,,射干10g,杏仁20g,白芥子30g,莱菔子30g,桔梗15g,厚朴20g,枳壳20g,细辛10g,法半夏20g,五味子30g,生姜30g,桂枝20g,茯苓30g,岩白菜20g,银花20g,连翘20g,大枣30g,甘草30g。经三周治疗,患者哮喘症状基本缓解,考虑患者病程日久,素体虚弱,遇哮喘寒即发,教授遂改用自拟温肾健脾方继续巩固治疗,处方:附片60g,干姜20g,生姜30g,桔梗15g,杏仁20g,桂枝20g,黄芪30g,肉桂10g,红参须50g,五味子30g,菟丝子30g,益智仁30g,淫羊藿30g,炙甘草15g。用药三个疗程后,患者回访,诉未再发哮喘。
2 思考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表现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现代针对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为 Th2类细胞和Thl类细胞的失衡导致大量的 IgE和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的产生,最终诱发速发型 IgE变态反应和慢性气道炎症[1] 。而肾虚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自由基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气道反应等多方面均对哮喘发病产生影响。
沈自尹[2]等研究发现补肾法能提高患者的T s细胞功能,从而抑制IgE的季节性升高并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使哮喘发作减轻以至中止,说明补肾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而产生预防哮喘的复发。许德胜[3]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补肾法可能是通过抑制IgE的季节性升高而使组胺等过敏介质减少释放,从而减轻或终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这些现代研究均为“补肾”治哮喘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也早就对“补肾”治哮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宿痰内伏于肺,与遗传、体质、情志、环境、外感、劳倦、饮食等诸多因素有关。哮喘的病因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以风、寒、湿、热、痰、瘀等为标,发作期以实证表现为主,缓解期以虚证表现居多。《类证治裁bull;喘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景岳全书bull;论痰之本》:“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在肾者以水不归原,水泛为痰也。治痰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景岳全书bull;虚损》:“肾水亏,则盗伤肺气而喘嗽频。”薜铠《保婴撮要》:“喘急之证,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气实者为多。”《丹溪心法》亦云:“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元bull;朱丹溪首创本病病名,在《丹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题论述,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今此病案,陈仁旭教授辨证得之,患者素体阳虚,感寒发病后常伴恶寒少汗,苔黄腻,脉沉迟,辨证为寒痰伏肺,肺失宣畅,有郁而化热之势,故选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加大麻黄的用量以发汗解表,配以桔梗、杏仁、白芥子、莱菔子等祛痰平喘药,以求急则治其标,清肃贮痰之器,且患者出现化热征象,加用银花、连翘等清热解表药,以制约麻桂的辛燥之性。正如清bull;王旭高认为哮喘“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老师亦思及此,因此当患者哮喘症状缓解,方调补脾肺肾,以彻底清除夙根,结合患者阳虚体质,故采用温肾健脾法,大剂量使用附片、肉桂等温中药,燥化脾土,以断生痰之源,配用菟丝子、淫羊藿等补肾药,以补人体阳气之根,使肾精充足,摄纳有度。肺脾肾三脏功能协调,通调一身水气,水液代谢正常,病根自除。
参考文献
[1]林求诚.中两医结合诊治支气管哮喘体会[J].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l997,17(4):197.
[2]沈自尹,胡国让,许得盛,等.补肾法预防哮喘的变态和非变态反廊机理研究[J]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