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小儿高热的护理体会与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组小儿高热的护理体会与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两组小儿高热的护理体会与探讨 何莉(新疆乌鲁木齐自治区中医院干部一科 830000)   【摘要】目的 掌握小儿高热的护理,对高热患儿进行安全、有效的降温,以及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主要是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以及选取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专业护理组(A组)和常规护理组(B组),将其降温效果和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上述物理降温的方法的运用,小儿的高热体温在30~60分钟能够缓解或降至正常,达到控制体温的目的。护理过程中,A组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儿家长满意率大大提高。结论 物理降温确实可行、方便迅速,在小儿高热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效果更稳定。   【关键词】小儿高热 物理降温 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258-02   小儿高热是儿科中最为常见急症之一。发热主要是由于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及散热中枢相对平衡产生障碍所致。如小儿腋下体温超过37.4℃,且一天间的体温波动在1以上,就可认为是发热。低热指腋下体温为37.5~38℃,中度为38.1~39℃,高热为39.1~40℃,超高热为41℃以上。[1]   1 降温措施   1.1.1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 适用于体温不是特别高的一般发热患儿,用冷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5-10分钟后更换。   1.1.2温水擦浴 采用温水浴,水温比患儿体温低。   1.1.3乙醇擦浴 对发热高的患儿,可用30%、50%乙醇用小毛巾沾湿,擦患儿的四肢,在腋窝和大腿根部要多停留一会。足部要注意保暖,忌擦后颈及前胸腹。注意对麻疹等出疹性和有出血倾向的患儿,不宜采用酒精擦浴。   1.1.4冷盐水灌肠 用冷盐水100~300ml,温度4-6℃为宜,将肛管用甘油润滑后插入肛门,再将准备好的盐水用注射器注入或灌入,灌入后需用手将患儿肛门夹紧10min左右,以防盐水排出。   2 相关护理对策   2.1饮食护理 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胃肠蠕动减慢,因此不宜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应给予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水果、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可以选择一些牛乳、米汤、鸡蛋羹、果汁等食物。多喝水,促进排尿和出汗,最好引用温开水。   2.2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即使擦干汗液,更换衣物,衣被不可太厚,可用温水毛巾擦拭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3~4次每天。   2.3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病儿充足的睡眠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但应避免吹堂风,注意避光,避免强光刺激而诱发惊厥。   3 探讨与结论   采取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人性化护理(A组)和常规护理(B组)。   两组患儿1~3h体温、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率比较  3.1根据不同年龄,采取适宜的物理降温措施,少用或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3.2人性化护理组的患儿降温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儿,不仅可以辅助治疗平稳地降低患儿体温,且降温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得到控制,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因此,人性化的护理在小儿高热中的效果稳定,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滕玉林,付云.小儿高热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4):2387   [2]刘玲,左艳梅.浅谈小儿高热的物理降温及护理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10(6):93—94   [3]崔焱.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5   [4]向琼.小儿高热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2009,8(7):194—195   [5]吴利英.小儿高热的护理现状[J].齐齐哈尔医院学报,2010,31(13):2173   [6]周明芳.发热患者降温方法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5,6(7):11   [7]刘晓丹,张继红.小儿发热的机理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4,25(11):10   [8]殷勇,陆奕,张磊,等.尼美舒利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退热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5,26(6):847—848   [9]Nelson LJ,Wells CD Global epidem iology of childhood tuberculosis[J].Int JTuberc Lung D is,2004,8(5):636—647   [10]王争芳,不同护理模式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