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80例诊治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80例诊治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80例诊治体会 何亚(四川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 611830)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452-01 慢性胃炎(CG)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1],也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对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已被国内外专家所公认,治愈CG对防治胃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中医辨证属胃脘痛范畴,多由寒温不适、情志不畅、气滞血瘀、饮食伤胃、脾胃虚弱、痰湿中阻、误治失治等原因引起。由于疾病形成的原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但治愈后复发率高,患者往往因为疗程长,价格贵,副反应多等原因而中断治疗。几年来我们根据西医辨病和中医辩证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16~22岁11例,23~40岁33例,41~60岁29例,61~72岁7例;病程最短50天,最长22年。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胃粘膜病理组织活检确诊。胃镜下胃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呈浅表性胃炎者35例;见出血点和少量糜烂呈糜烂性胃炎者26例;返流性胃炎9例;萎缩性胃炎者10例。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或隐痛、灼热、嗳气、嘈杂、腹胀,食欲减退、便秘或便溏等症状。上腹部大多有不同程度按压不适或轻度压痛。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陈贵廷《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3]。 2 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对不同类型慢性胃炎辨证施治。 ⑴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脱痛之症,乃脾胃气机失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热,为其主要病因,脾胃同居中焦,为一身气机升降枢纽,脾气生则健,胃气降则和,故脾胃升降失调则院腹胀痛,其痛特点,多在食后发作,不能多吃,这是与消化性溃疡不同之处,其病多属实证或虚中挟实。病之初期,多属气滞,但病情顽固、迁延难愈、气病日久,多则化热,痛处固定不移,胃脱部多有烧灼感,舌苔多黄腻,脉弦数,辩证多属热证,癖证。临床上常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香附、加佛手舒肝解郁、积壳、陈皮、内金、焦三仙等行气之品配合、胃气顺降、气机斡旋、即可复常。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又为阳明燥土容易化热,其热或因投药辛燥或因肝热所犯,热则清,故用蒲公英、川连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此乃标本同治却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⑵慢性葵缩性胃炎:多属阴虚或气阴两虚胃痛,多因郁热久稽伤阴或肝火灼津伤阴,胃络失养所致。其辨证则以虚证或虚中挟实为多,舌苔黄腻为多、舌质多淡,部分可出现剥苔。叶天士曰:“阳明阳土,得阴自安”。因此用一贯煎、麦冬汤加减,一般不用香窜燥烈之品,若有气滞存在多用佛手、积壳、川株子、玫瑰花等调解而又不伤阴液之品,与养胃阴的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等组方,颇多效验。 ⑶肝汁返流性胃炎:特点为胃院胀多于痛,暖气或矢气则舒,显系肝木侮土、气机郁滞、以致脾胃升降失调、胆汁返流入胃,出现胃院胀痛,暖气矢气,嘈杂反酸等症。《临证指南》曰:胃气上逆故病,即不上逆,但不通亦病。故以四逆散为主方,方中柴胡疏肝升阳,积壳破气而善降,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即能防柴胡、积壳理气之耗伤阴血,又能缓急和营止痛,从而达到调畅脾胃气机、胃降浊清的目的。 3 讨论 慢性胃炎一般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往往表现在既有邪实的一面,又有正虚的一面,多呈虚实相兼的局面[4]。“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随着脾胃功能的失调,首先受之影响的应当是气血,而气血失调对痰瘀形成互为因果,形成互助之势,因此临床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重视气血辨证治疗,同时兼顾痰瘀因素。其中调气血应该是个关键环节,同时调节气血需除“痰”、“瘀”。“痰”、“瘀”是气血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加重气血失调的重要因素,在调理气血的同时,结合清除“痰”、“瘀”,斩草除根,正本清源。笔者常用四君子健脾益气,加用柴胡、玄胡、郁金疏肝理气;四物加黄芪养血补气;二陈汤加浙贝、生炒薏苡仁化痰湿;蒲公英、香茶菜、黄连清热燥湿以杀HP;谷麦芽以助健脾胃运化,这样全方配伍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兼顾了气血痰瘀,虚实同治,寒热并调,发现临床症状改善良好。提示中药组具有明显消除炎症的作用,而且清除HP有很好的抗复发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陈俊萼.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十一法考释[J].河南中医,2005,25(12):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