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父亲送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为父亲送行
父亲一辈子以地为生,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从未出过远门,从没想过,我会为父亲外出送行。
我家世代均为农民,加上田地少,全家几口人的日子一向都过得不宽裕。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好不容易考上了一个中专,毕业后拿到工资,成为家里唯一吃皇粮的人。本希望能够给家里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可是,工作后我不但没能改观家里,还为家里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我们县是个穷县,工作了十多年,我的工资从十多年前的4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1600多元,当时大米每斤0.8元,猪肉5.5元一斤,青菜5毛钱一大捆,吃一个星期还吃不完。而现在大米每斤3元,猪肉每斤16元,青菜2.5元一小把,将就着够吃一餐。妻子带孩子,不能找事做,以我这样的工资,现在只能够勉强维持自己小家子三口人的温饱,更别说为家里添衣加物了。
2007年,我调到一个离县城较近的乡镇工作。为了能够方便孩子入学,也为了妻子能够在城里找点事做,我和妻子与父亲商量,想贷款在县城买一套房子。父亲乐呵呵的,“好啊!”在城里有房,也可常到城里住住,这可是父亲最大的心愿。可是我和妻子东借西凑,仍差一万多元才能够首付,又不能再给家里人添麻烦,实在没办法了,最后有了放弃买房的念头。父亲听到我们不想买房了,急匆匆地赶过来,当时我正外出学习,父亲找到我妻子狠狠地责备了一通,说房子是大事,哪能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为此,妻子委屈了好些天。
几天后,父亲送了1万5千元钱到我们手里,我很过意不去,问父亲这钱是从哪儿来的,父亲说:“这你就不用管了。”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买了机器,种地已经不再用牛耕了,父亲将家里养的两头牛卖了,加上这几年下来养殖和找草药出卖存了一些,父亲本想用这些钱翻一翻家里的老屋。
自从贷款买了房以后,我们的生活更为拮据。父亲常来看望我们,为我们带来大米、菜油,甚至一捆捆青菜,一小把大蒜。说是买房帮不上我们什么大忙,在外什么都要花钱,家里能够有的会经常帮我们捎来,让我们安心节约钱来还房款。看着父亲还不停地为我们操劳,我和妻子都于心不忍,但又没有其他办法。
应该是农村群众生活真的有了好转,这几年回家,常看到一些小洋房建了起来。问父亲寨里的新房是如何建起来的,父亲告诉我,说大多都是年轻人出外打工几年后回来建的。
我家住在寨子中间,上世纪70年代筑成的土瓦房在新建的小楼房群中显得格外刺眼。看着寨子中一栋栋新房子接连建起来,我们家的房子也该换换了,父亲有了建新房的打算。我们也支持建新房,但就我们的收入,没法帮助父亲完成这个愿望。
出外打三四年工,可以建个两层房子,父亲渐渐坐不住了,提出要出门打工挣钱建房的打算。父亲已是五十开外的人了,虽然身子骨还健壮,可要出远门打工挣钱,那是绝对不可取的。父亲没多少文化,更没有合适的岗位适宜父亲,只能做一些累活,我们全家人都不同意,建房的事另想办法。看到全家人都反对,父亲说,只是有这个想法,也没有真正要出去。
随着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逐年增多,年纪稍大点的也纷纷加入到就近务工人群。最近一个姓林的老板到我们寨里找伐木工人,因人员不够,故放宽了年龄限制,而伐木点就在本县,离家不远。父亲决定跟林老板去伐木。
这次父亲是真的铁了心,全家人再也劝不住了。父亲说,伐木和自己平时上山打柴是同样的活儿,天气不好时还可以休息,况且又不是一个人单干,比起一个人上山打柴还好做。见劝不了父亲,我们只好勉强答应父亲去试试。
虽然不是离家很远,也不过二三十里路程,父亲出门那天,我还是决定回家送送父亲。
经过一阵忙碌,我们为父亲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行旅,准备出发了。父亲拍着身上的尘土,走到母亲跟前,跟母亲简单地交待了几句,驻了一会儿,又走到我面前,长长地说:“我走了,在家多回来看看你母亲。”我点点头,对父亲说:“注意安全,不行就回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说出口时倍感沉重。
是因为父亲曾经为我送行过多次的缘故,还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尘世的了解加深。父亲对我们充满了关爱和信任,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离别时,我们都没有太多的离愁。
一番告别之后,父亲有力地拍拍我的肩,退后几步,向我们挥挥手,转身跃上了来接的汽车。
看着车轮转动,我和母亲久久地站着。望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身影,父亲第一次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想到父亲此去为了生活,也为了在寨中能够建起属于他自已的新房,作为儿女,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父亲祝福。
我体验到了一位农村人挑战生活的艰辛,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农村人与命运搏斗的丰骨,如同一股强大的暖流,温暖着我整个心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