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投11-1脂溶性维生素
作用机制 Vitamin D3的活性代谢形式1a,25-(OH)2D3在靶器官范围内发挥作用,如肠、骨、肾和甲状旁腺中,与有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胞浆受体蛋白结合, 受体再把激素从胞浆转运到细胞核中,诱导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促进Ca2+-ATP酶的活性,进而促进Ca2+的吸收,激发出生理效应。 1a,25-(OH)2D3的作用机制 D:给与体1,25(OH)2D; DBP:维生素D结合蛋白; VDR:维生素D受体; RXR:类维生素AX受体; VDRE:维生素D应答元。 构效关系 除在1位引入羟基及其3位引入羟基外,其它部位的结构改动都使其活性下降或失去活性, 鉴别反应 1,与三氯化锑反应,呈现深蓝色。 2,此外Retinol可发生强黄绿色荧光,可作为Vitamin A定量、定性分析的依据 体内代谢 Vitamin A Acetate在体内被酶催化水解生成Vitamin A,进而氧化成视黄醛(Retinal), Retinal可进一步氧化为视黄酸(Retinoic Acid,Vitamin A酸)。在此过程中,Retinal可以互变异构成11Z型Retinal。 Retinoic Acid不在体内储存,而是作为Vitamin A的代谢产物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或氧化成其它代谢物,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体内代谢 11Z型Retinal Vitamin A代谢物11Z型Retinal是构成视觉细胞的感光物质, 参与视觉的形成。 Retinoic Acid Vitamin A活性代谢产物的衍生物,主要影响骨的生长和上皮代谢。 在防癌和抗癌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临床的有Retinoic Acid及其异构体13-顺式Retinoic Acid。 我国采用Retinoic Acid在临床上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良好效果。是目前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 Vitamin A酸类似物 有依曲替酯(Etrestinate)和依曲替酸(Etretin)。 维胺酯和维胺酸 我国学者合成的Vitamin A酸衍生物, 对宫颈、口腔、食管等癌前病变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Vitamin A的构效关系 高度特异性 药理及应用 1,视觉 2,对上皮组织 3,其它 药理及应用-视觉 Vitamin A在视网膜转变为Retinal,后者与视蛋白结合成视紫红质,以维持弱光中人视觉。 Vitamin A缺乏时,视紫红质合成受阻,出现夜盲症。 药理及应用-对上皮组织 Vitamin A具有诱导控制上皮组织的分化和生长的作用,为维持其正常功能和结构必需, 缺乏时上皮组织表面干燥、变厚、屏障性能降低,出现干眼症、牙周溢脓等。 药理及应用-其它 Vitamin A为骨骼生长、维持睾丸和卵巢的功能、胚胎的发育所必需。 此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Vitamin A过多症 若长期过量使用,可造成Vitamin A过多症, 表现为疲劳、烦躁、精神抑制、呕吐、低热、高血钙、骨和关节痛等。 Vitamin D3 胆骨化醇(Colecalciferol) 结构和命名 9,10-开环胆甾-5,7,10(19)-三烯-3b-醇 (9,10-Seco-cholesta-5,7,10(19)-trien-3b-ol)。 性状 本品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遇光或空气均易变质。 在植物油中略溶,水中不溶,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中极易溶解。 [a]105~112° 发现 早在1800年就知道儿童佝偻病与日光照射有关, 直到1922年,Mccollum发现在热鱼肝油中通入氧气仍有抗佝偻病作用,并进一步发现了在鱼肝油中存在对热稳定的而不能被皂化的甾体部分,这种物质后来被命名为Vitamin D。 发现 1930年Askewd等成功分离得到Vitamin D2,确定结构。 1932年Windaus等分离得到Vitamin D3并确定结构, 1948年确定立体化学结构, 1960年全合成成功。 Vitamin D的立体化学结构 Vitamin D 种类很多,目前至少有10种, 以D2(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和D3(胆骨化醇,Colecalciferol)最重要。 两者的结构十分相似,其差别只是D2比D3在侧链上多一个甲基和双键。 天然Vitamin D 来源 D3主要含于肝、奶、蛋黄中,以鱼肝油含量最丰富。 人体内可由胆甾醇转变成7-脱氢胆甾醇,并储存于皮下,在日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下,后者B环裂开可转变为D3,故称7-脱氢胆固醇为D3原, 多晒太阳是预防Vitamin D缺乏的主要方法之一, 7-脱氢胆固醇体内的转化过程 在紫外线照射下,C-9~C-10间的碳键断裂并重排后得前Vitamin D3,进一步的重排是在一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