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椎体病

多发骨髓瘤 X线表现: 1、骨质疏松。 2、弥漫性骨破坏—多发圆形穿凿样破坏。 3、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的局限性骨破坏,骨皮 质膨胀并形成较薄的骨性包壳。 CT表现:溶骨性或膨胀性破坏,骨皮质破坏、中断,且常见软组织肿块。 多发骨髓瘤 MRI在T1WI上可明确显示骨髓瘤取代正常骨髓脂肪的部位,呈长T1信号,在T2WI上呈中、高信号,椎体可呈楔状变形,椎弓根易受累,椎旁可见软组织肿块,肿瘤不侵犯椎间盘。我们遇到2例MM均未见特征性的MRI表现,与单椎体转移瘤及其它原发恶性肿瘤很难鉴别。我们认为,当高度怀疑单椎体病变为恶性时,宜采用穿刺活检来指导临床诊治。 六、动脉瘤样骨囊肿 病因: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为一种含血囊肿,并非真正的肿瘤,病因不明,现今大多同意因静脉血栓形成或动静脉交通而使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静脉压持续性增高,血管扩张,因而受累部位骨质破坏被吸收,并发生反应性修复。外伤可能是致病因素之一。 动脉瘤样骨囊肿 根据病理资料证实,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和骨肿瘤合并存在,如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软骨母细胞瘤、骨母细胞瘤、骨肉瘤、单纯性骨囊肿等,这说明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是继发的,本组中有一例椎体骨母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病理:囊肿边缘为一薄层骨壳,内由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池组成,充满新鲜或陈旧血液,囊腔周边被网状纤维包绕,纤维组织和骨小梁构成其内部间隔,将其分割成蜂窝状。 动脉瘤样骨囊肿 X线表现:在脊椎发病时,病灶可发生于椎体及其附件或肋骨头,为骨性膨胀性囊状透亮区,囊内可见淡而粗的骨小梁,也可多个椎体及附件同时受累,椎体塌陷后,往往失去典型的X线表现,此时应注意其附件的膨胀改变,可作为诊断的线索。 动脉瘤样骨囊肿 本病可分为溶骨破坏期,成熟期和愈合 期,溶骨期以溶骨破坏为主,成熟期为 膨胀皂泡样分房改变为主,愈合期为斑 点状、斑片状钙化和粗大间隔为主。 动脉瘤样骨囊肿 CT:病变呈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其内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含液体的囊组成,密度不均匀,无异常钙化,可见骨间隔,骨皮质变薄,膨大。增强扫描可见粗大供血血管,囊肿内可见斑片状强化。 让患部静止10分钟后,进行CT扫描,多能发现本病的特征性征象,即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多个液—液平面,其上方水样低密度,下方血液高密度。 动脉瘤样骨囊肿 MRI表现: 患椎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内部由多发长T1、长T2信号小囊腔组成,呈泡沫状,其间围以低信号间隔。 囊壁可形成憩室样MR信号。 所有囊肿的边缘在T1WI和T2WI上均呈薄而光整的低信号。 椎体可压缩变扁,但相邻间盘不受累。 动脉瘤样骨囊肿 病变强度无规律性,同一病灶内相邻囊腔内的信号强度也可不一致,反映了各囊腔内血液的分解处于不同的时间。 部分病例囊腔内可见液—液平面,在T1WI上,液面上层相对于下层可呈低、等或高信号,在T2WI上通常均呈高信号,但相对而言,上层信号通常要高些, 液-液平面的清晰度随T2WI的程度而异,如果只做一个序列扫描,则可能见不到液-液平面。因此,同时采用T1WI和T2WI是绝对必要的。 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巨细胞瘤也可见液-液平面但数量较少,破坏区周边无多个小憩室状突起影可做鉴别。 2、血管瘤:骨血管瘤累及椎体时可出现垂直条状如栅栏样改变的骨纹理,少数呈网织状,但膨胀较轻,MRI检查无液-液平面出现。 3、骨母细胞瘤 也可显示为脊椎附件增大,出现密度减低区,但病灶周边有清楚钙化和新骨形成,低密度区内可有钙化影。在CT和MRI上,较容易与动脉瘤样骨囊肿区别。 七、嗜酸细胞肉芽肿 嗜酸细胞肉芽肿为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中比较良性的一种,多于20岁之前发病 。 胸椎受累最为常见,占54%,腰椎35%,颈椎11%。 X线:早期椎体楔状变,以后椎体变扁呈薄板状或钱币状。 CT:可显示纽扣样或斑点状死骨。 嗜酸细胞肉芽肿 MRI表现:患椎呈长T1、长T2信号,晚期呈楔状或双凹变形,椎体前后及左右径变大,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椎体附件及间盘均不受累。 我们认为,当患者发病年龄小、椎体压缩变形且间盘及附件不受累时,首先要考虑本病。 本病表现易与Cavle病混淆,在肉芽肿,椎体虽然可被压缩得高度很小,但此病有自愈倾向,椎体高度可自发性或经治疗后恢复,受累椎体可恢复到几乎正常的外形。 鉴别诊断: Cavle病、结核、骨髓炎、转移瘤。 八、椎体转移瘤 椎体转移瘤一般为多发,但开始时侵犯单个椎体者并不少见,在单椎体转移瘤中,原发病变中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