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

学校、幼托机构应如何做好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布置,明确各部门应做的工作及要求。 做好老师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家长的宣传。 加强晨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 病人痊愈后一周或发病之日起两周才能入托或返校学习。对病人污染了的物品或接触过的物品按规定进行消毒。 流行性感冒 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的特点 季节性流感 流行每年都会发生,并呈季节性 病毒A(H1N1)、A(H3N2)和B变异 成人罹患率 5-10% , 儿童 20-30% 估计全球每年重症病例可达300万 估计全球每年死亡病例可达25万-50万 5-9岁儿童罹患率高 两岁以下儿童、老人和高危人群死亡和重症发生率最高 流感大流行 不常发生 (1918, 1957, 1968,2009) 新流感病毒出现并在人群中广泛传播 发病、住院和死亡人数可显著高于季节性流感 可显著影响社会运行 1918: ‘Spanish Flu’ 4000-5000万死亡 1957: ‘Asian Flu’ 200万死亡 1968: ‘Hong Kong Flu’ 100万死亡 2009: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病例数? 死亡数? 20世纪的三次流感大流行 H1N1 H2N2 H3N2 Garten, et al. Science Express 2009 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截至2010年8月6日,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确诊病例,共报告死亡病例18449 例 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万余例,死亡病例805例 甲流病毒起源-猪、禽、人流感基因来源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该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三) 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学校环境卫生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 做好学校水源消毒和管理——要有消毒登记 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传染病流行期间要做好卫生消毒——登记 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四) 保护易感人群 新生入学要查验疫苗接种卡,缺漏项目要限期补种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如果某种传染病在学校暴发流行可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暂时停课等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我市目前手足口病疫情特点 1、流行强度较去年减弱,报告病例较2010年同期下降三分之一, 2、流行高峰的峰值较前三年低,出现峰值的时间也是4年中最晚的; 3、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94.48%; 4、托幼机构病例所占比例较大,占病例的27.79%,较2010年上升了近7个百分点;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 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手、足、口 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针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的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但是,只要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做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