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口服罂粟壳煎剂致呼吸抑制的抢救护理.docVIP

婴儿口服罂粟壳煎剂致呼吸抑制的抢救护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婴儿口服罂粟壳煎剂致呼吸抑制的抢救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婴儿口服罂粟壳煎剂致呼吸抑制的抢救护理 贺红梅杨玲武芹   (甘肃庆阳市华池县中医医院护理部甘肃华池745600)   【摘要】 报告1例口服罂粟壳煎剂致“吗啡”中毒婴儿的抢救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了解发生中毒的原因及症状;对于婴幼儿如何实施洗胃、吸氧、使用呼吸兴奋剂等急救护理措施;准确判断婴儿病情;指导家属建立正确的就医用药思想,避免日常用药不良安全事故的发生。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婴儿病情稳定,痊愈出院,家属对就医用药有了明确的思想认识。   【关键词】 婴儿;罂粟壳 ;抢救护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284-02   罂粟壳俗称“米壳”,吗啡、可待因和罂粟碱这3种化合物在罂粟壳中含量较高,药理作用为其所含的多种生物碱作用的综合。一般剂量下,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疼痛的感受性;可松弛胃肠平滑肌,使肠蠕动减少而止泻[1];所含的吗啡、可待因等可镇痛、催眠;吗啡有较强的呼吸抑制和止咳作用,主要是对呼吸中枢和咳嗽中枢的抑制作用[2]。儿童、婴幼儿服用罂粟壳更易致中毒反应,剂量过大会因呼吸中枢受抑制而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3]。   1.病历介绍   患儿,女,52天,昏睡30 min,面色发灰、青紫,口周发青、呼吸浅慢、肢体湿冷。 其奶奶叙述:因患儿腹泻黄绿色蛋花样稀便4次,用约自己拇指甲盖大小的3片罂粟壳熬煮后喂服4汤匙,2h后发现患儿处于昏睡状,四肢冰凉,刺激无反应。入院体检:体温不升,心率174次/分,呼吸24次/分,体重4.3kg.开通静脉通路。纳洛酮0.4mg静脉注射,50%葡萄糖10ml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20滴/min。心率152次/min,呼吸28次/min,SPO292%。   2.护理措施   2.1 急救护理   将患儿置于急救室,心电监护。经口腔置胃管洗胃,用1:5000高锰酸钾温度38℃左右;氧气吸入,面罩给氧;开通静脉通路,使用呼吸兴奋剂静脉推注纳洛酮0.4mg后,给予静脉继续滴注,控制输液滴速;保暖,禁局部使用热水袋或其他取暖器,防止皮肤烫伤。严密观察中毒症状改善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呼吸运动、肢体末端循环情况及意识状态。   2.2 一般护理   患儿体位不易摆置,用柔软的尿布折叠呈小枕固定身体两侧,肢体置于功能位;洗胃后取除胃管,取右侧卧位,防止呕吐引起窒息,使用纯棉尿垫巾,保护婴儿皮肤。   2.3 药物观察   使用纳洛酮,静注后1~3分钟即产生最大效应,持续45分钟。而罂粟壳所含的吗啡、可待因等生物碱在儿童、老人体内清除缓慢、半衰期长[4],纳洛酮则作用持续时间短、代谢很快,一旦其作用消失,可使患者再度陷入昏睡和呼吸抑制,需注意维持药效。持续静脉滴注时应调整输液滴速15~20滴/min,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以免影响疗效及产生不良影响。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有无不适或疼痛感,嘱家长不要随意调动调节器。如果患儿出现瞳孔极度缩小、紫绀加重、尿少、体温下降、皮肤湿冷、肌无力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2.4 心理疏导   家属的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患儿系家属喂服药物中毒,家属情绪焦虑、恐惧、自责,急于唤醒并不时搬动患儿,不利于治疗及护理。应运用有效地交流技巧赢得家属的信任。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沉稳,忙而不乱,护理操作轻柔稳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避免过多的暴露及反复操作,加重病情。讲解有关知识,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讨论   罂粟壳内的“有毒物质”虽然含量不大、纯度也不高,但其成分同样包括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等30多种生物碱。其药理作用有镇疼催眠、抑制咳嗽中枢及胃肠平滑肌,民间“验方”常用其煎汤治疗婴幼儿腹泻及咳嗽,一般服用罂粟壳煎剂后,婴幼儿咳嗽或腹泻症状能得到及时缓解,但是家属不明确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无法掌握其用量,不具有观察病情的能力,往往在患儿出现嗜睡、呼吸抑制,1~2h后出现严重缺氧症状时才能发觉,延误了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于口服罂粟壳煎剂致“吗啡”中毒婴儿的抢救,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限,给予吸氧、洗胃、开放静脉通路等急救措施的 实施。 同时,根据罂粟壳在体内代谢的时限长于纳洛酮作用的持续时间,维持呼吸兴奋剂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防止病情反复加重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对家属健康指导,才能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2] 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930.   [3] 刘志敏.罂粟壳临床毒副反应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1998,9(6):563.   [4] 柴广春.超量服罂粟壳致中毒反应[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