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4例体会.docVIP

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4例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4例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4例体会 胡波 (河南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驻马店 463200)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55-02 【摘要】目的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病多发病,探讨经腹股沟小切口微创术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184例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情况,统计分析其优点。结果 184例均采用小切口微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无需拆线;费用低。184例住院时间1-2天,平均住院1.5天。个别患儿术后出现切口、阴囊轻度水肿,2-3天可自行消退,无阴囊血肿、积液等并发症。184例患儿均经手术治愈,术后回访无复发病例,治愈率100%。结论 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符合小儿解剖生理,未破坏小儿腹股沟管正常解剖结构,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无需拆线;费用低。对小儿心理、生理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切口 高位结扎 小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2007年5月~2011年9月应用腹横 纹下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84例,男176例,女8例,年龄8个月~5岁,2岁以下者为165例(89%),全部患儿腹股沟区均有可复性包块,指诊皮下环扩大,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等,均符合腹股沟疝诊断,手术后复发疝不用此法治疗。 1.2 观察指标 (1)切口长度;(2)平均住院时间;(3)患儿术后舒适程度;(4)有无并发症;(5)有无复发及复发概率。 1.3 手术方法 基础静脉麻醉满意后,消毒术野,铺无菌巾,于耻骨结节向外上扪及外环口,于外环口体表投影处顺皮纹切开皮肤长约0.6~1cm,蚊式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脂肪,达精索外筋膜,提起并切开精索外筋膜,可见提睾肌(注意,此为精索标志),提起并切开提睾肌,于精索内上侧钝性分离,可探及灰白色疝囊,提起疝囊并切开一小口以确认,注意与睾丸鞘膜相区别,过大疝囊不需全部游离,可自疝囊切开处环行剥离切断,远端疝囊可保留敞开状态,提起近端完全游离疝囊达疝囊颈即可见腹膜外脂肪,且囊内侧壁可见囊壁发白增厚,荷包缝合疝囊颈部再以四号丝线贯穿缝扎[1]。剪去过长疝囊,彻底止血,精索及睾丸及时复位,以免拖出切口外精索嵌顿后水肿难以回位。一般切口皮内缝合1针,如切口可自合则切口不缝合,检查患者睾丸是否位于阴囊内,术毕。术后切口加压0.5h止血。 2 结果 手术切口一般长约0.6~1cm,手术时间约15~30min,平均约25min。麻醉完全清醒后给予正常饮食,一般第二天患儿可恢复正常活动,即可出院,无疼痛、哭吵等特殊不适。给予抗生素1天即可,个别患儿术后切口、阴囊有轻度水肿,2~3天可自行消退,无阴囊血肿积液、等并发症,愈合后切口美观,无需拆线,瘢痕很小,所有患儿均随访,目前未见复发病例,术后住院时间约1~2天,平均1.5天。手术治愈186例,治愈率100%。患儿家属对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常满意。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几乎全部为斜疝,为先天性解剖异常,男性患儿占绝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15:1(本组比例约22:1)。小儿腹股沟斜疝不需做腹股沟管修补,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不需施行修补术[2]。从解剖学考虑,小儿腹股沟管长约1~2cm,外环口与内环口相距很近,小儿发育不全,腹外斜肌腱膜较薄,富有弹性,从外环口处完全可将疝囊做高位游离,另外小切口未破坏腹股沟管正常解剖结构,随着儿童生长发育,腹股沟管得到加强,其复发的可能性会降低,即使复发也对今后修补有帮助。一般认为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消失的可能[2],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这种自愈的比例很大。因小切口对儿童生理干扰小,笔者主张儿童腹股沟疝宜早行小切口手术治疗,一般10月龄大即可行手术治疗,虽有自愈的可能性,但疝囊反复外突,嵌顿率较高(本组病例嵌顿率(25%),可破坏腹股沟管正常结构,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喂养困难,营养不良。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有年龄限制,一般主张6个月~6岁为宜,且不宜适于复发疝。对嵌顿疝的处理,小儿疝环周围组织富于弹性,嵌顿后很少有肠管缺血坏死。小儿肠管壁薄,清醒状态强行复位,因疼痛哭吵不安腹肌紧张复位困难,有挤破肠管的危险。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嵌顿时间不是很长,没有腹膜刺激症状,疝外被盖组织无红肿热痛等炎症改变,宜在基础麻醉下复位并行小切口高位结扎疝囊。经腹股沟小切口(微创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收到良好效果,这种方法弥补经腹腔镜手术的不足,它不进腹腔,不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