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种中药饮片荧光快检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二十种中药饮片荧光快检法
丁伟姣 孙凯云(牡丹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 介绍二十种中药饮片荧光快检法,以期用于打击假冒药品不法行为,该鉴别方法简便,快捷,易行。
【关键词】中药饮片 荧光 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02-01
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等方法处理后满足临床配方、调制和用于中成药生产的药物。近几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自身的特殊性,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一直比较混乱,假劣药材鱼目混珠,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甚至部分药商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不择手段对中药掺假,造假,手段及其高明,仅凭肉眼根本无法辩别其真假。荧光快检法主要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荧光的性质。通过测定样品溶液的荧光反应来鉴别中药的真伪,其方法简便,快捷,易行。现介绍20种中药饮片荧光快检法,仅供参考:
土茯苓:在日光灯下观察,可见多数发光的晶片。
白 芷:取粉末0.5g加水3ml配置溶液,振摇后过滤,取滤液2滴,置滤纸上,在紫外灯下观察显兰色荧光。
黄 连:黄连中含有小檗碱,在紫外灯光下有金黄色荧光。
大 黄:折断在紫外灯光下观察显棕色荧光,不得显亮紫色荧光。
芦 荟:取水溶液5ml,加硼砂0.2g,加热溶解后,取溶液数滴加于蒸馏水10ml中,显绿色荧光。
黄 柏:横切片置紫外灯光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
秦 皮:水浸液表面显兰色荧光。
木 通:取本品少许,加乙醇适量,浸30分钟,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灯光下观察,显淡黄绿色荧光。
秦 艽 :紫外灯下,外表面显棕黄色,表皮脱落处显亮金黄色荧光,横断面皮部显亮黄色荧光,中心显金黄色荧光。
香加皮:本品的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灯下显紫色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术柳总甙有关)。加氢氧化钠试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杨醛的反应)。
珍 珠:本品置紫外灯下显浅兰紫色或浅绿色荧光。环周部分较明亮。
牛 膝:取饮片置荧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光,而川牛膝则显淡兰色荧光。
三 七:本品甲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灯光下观察,显淡兰色荧光。
猴 枣:在紫外灯光下观察,显兰绿色或黄绿色荧光。
人 参:置紫外灯光下观察,生晒参断面木质部显兰色荧光,红参断面显紫色荧光,白糖参断面显亮兰色荧光。
熊 胆:取胆仁细粉置紫外灯光下观察,显淡黄棕色荧光。配成7%冰醋酸溶液后,熊胆的溶液不显淡兰色乳浊荧光。而牛胆及羊胆的溶液显淡兰色乳浊荧光。
麦 冬:薄片置紫外灯光下观察,显浅兰色荧光,山麦冬切片在紫外灯光下不显荧光。
地骨皮:粉末的5%水浸出液或碱性水浸出液均显污绿色荧光。
常 山:折断面显黄色荧光,尤以皮部更为明显。其水浸出液则显兰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加强。
木 瓜: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洒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干燥后置紫外灯光(254nm)下观察,多皮木瓜显兰色荧光,光皮木瓜显鲜黄色荧光。
参考文献
[1] 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3] 任仁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柯文彬.20种中药的荧光鉴别法[J].福建中医药,1987,18(5):46-47.
[5] 张长荣,崔同淑.中药材理化鉴定[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76.
[6] 江苏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