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管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管理

疫情发生后的防疫性措施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理论上: 打破任何一环,都可以阻断传染病的流行。 实际工作中: 根据病种不同,采取综合措施。同时结合实际,侧重一方面。 传染病传播链 措施的效果——人群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传染病传播链 传染病传播链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传染病传播链 措施的效果——个体 传染病传播链 采取措施,传播 链被打断,易感 者受到保护 针对三环节的防疫措施 针对传染源——五早 针对传播途径——切断  - 注意根据不同传染病传播途径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预防接种,预防服药,检疫 集体机构内发生传染病的措施 传染源 接触者 传播途径可能涉及的环境 报告 疫情 隔离 治疗 1、检疫 2、医学观察 3、应急接种 4、预防服药 1、消毒 2、减少机构内人员往来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防疫措施 传染源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可能涉及的环境 建立灾后 防疫队伍 建立疾病 监测系统 预防接种 1、迅速解决生活饮用水安全 2、建立临时厕所 3、及时处理人和动物尸体 4、环境消毒、杀虫 评估传染 病流行的 可能和危 害 评价指标-续发率 是描述传染病的传播状况及评价防制措施效果的一项指标; 其含义是指在一个家庭、一个班级或一个小的集体单位发生第1例传染病病人后,其易感接触者中在一个潜伏期之内(最短至最长潜伏期)发生的病人数与易感接触者总人数之比。 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处理 对该传染病的基本认识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理论 该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实践 对该传染病的再认识和对措施的评价 解放前我国各种传染病流行十分猖獗,特别是各种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超前的卫生防病服务,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所以摆在我们前面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在大讲卫生革命的同时,必须牢记传染病防治将始终占有其重要的地位。 从本图可以看出,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是有基础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将其放在应有的位置,同时能否吸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不断强化我们的工作,并从根本上改变麻木乐观的错误思想,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从这一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全国每年还要发生200多万甲、乙类传染病病人,这还没有包括大量的漏报病例、没有列入常规报告的其他各种传染病、各种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如HIV。近年来经血液和性传播疾病持续增加,在几类传染病中已经成为第一位,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上升则主要与肺结核有关。肠道传染病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一是下降幅度是否真有这么大,二是主要靠行政和技术措施而流行的条件并无根本性改变。 性病上升的速度的惊心动魄的,斜率有多大?而且占实际发病的比例有多大?有些地方只有少数医疗单位报告性病,更何况大量的私人诊所。 乙型肝炎疫苗已经推广很多年,但乙型肺炎发病并无明显下降,有些地区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没有明显下降,为什么?甲型肝炎、戊型肺炎随时都有暴发或流行的危险。所以每年全国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仍高达80万例左右。 军团病问题目前好像还不突出,但是真实情况究竟怎么样,还是我们开展工作不够。与日俱增的现代化商住楼和宾馆饭店对今后军团病的防治有什么影响? 几年前认为大肠杆菌O157:H7主要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但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流行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应该说对该病的认识还很不够,还不足以预测或防止其发生与流行。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会不会变得更加严重? 在WHO发出这些警报时,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接受这些观点并采取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可见,重新来认识传染病,重视传染病,是十分必要的。 正因为有了这些特点,所以传染病将在很大程度上按其自身规律发生和流行,除了我们有可靠的、特异性的手段。就像霍乱,我们现在对它为什么会发生、何时发生,认识是有限的。同样,要说SARS以后就没有了,是很难想像的。至于SARS何时再来,怎样来,我们只有积极准备、拭目以待。 这就是所谓的三个环节两个因素。同时应注意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感染过程的不同。 大多数传染病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部分病恢复期仍可能有传染性。 传染源应该说包括了传染来源,但两者还是有些差别。比如在SARS流行时,在北京传染源是什么,肯定是病人。所以就有人打电话给我,说已有研究认为SARS来源于动物,为什么没有见采取什么针对动物的措施?所以两者在流行病学和疾病控制上意义还是不一样的。 从这一示意图,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传染源,实际上这是传染病感染谱及我们监测的关系,了解了冰山现象,才能更加准确地分析疫情。我们应该尽量完整地掌握1+2,努力做到对3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