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钩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章2 钩虫

1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五、流行与防治 四、实验诊断 2 概述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特征。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感染人数约9亿人,我国的感染率为6.12%。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极大。 寄生于小肠的钩虫成虫 请观看“活钩虫”视频 3 概述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两种重要的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4 一、形态 成虫细长,长约1 cm,活时淡红色,半透明,死后灰白色。虫体前端较细,略向背侧弯曲。 顶端有1个发达的角质口囊,呈圆形或椭圆形。 腺体: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咽腺3对,主要分泌乙酰胆碱酯酶;排泄腺1对,主要分泌蛋白酶。 成虫 1 寄生于肠黏膜的活钩虫 5 一、形态 成虫 1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 形 “C”形 “S”形 口 囊 2对钩齿 1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略呈扁圆形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倒钩状,被包裹于另一刺的凹槽内 背辐肋 二三分支 二二分支 尾 刺 有 无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 7 一、形态 成虫 1 十二指肠钩虫有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有一对板齿 两种钩虫成虫口囊比较 8 一、形态 成虫 1 美洲钩虫交合伞撑开时略呈扇形;背辐肋基部分两支,每支再分两小支。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撑开时略呈扁圆形 ;背辐肋远端分两支,每支再分三小支。 两种钩虫交合伞比较 9 一、形态 虫卵 2 椭圆形,两端钝圆 大小(57~76)µm×(36~40)µm 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多为2~4个细胞,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两种钩虫卵不易区别 10 一、形态 幼虫 3 幼虫:统称钩蚴,包括杆状蚴和丝状蚴。 杆状蚴:为自卵内刚孵出的幼虫。虫体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 丝状蚴:长约0.5~0.7 mm,体表有鞘膜,口腔封闭,有口矛。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 杆状蚴 11 一、形态 幼虫 3 活丝状蚴 12 二、生活史 皮肤 入静脉、淋巴管 心 肺泡 支气管 气管 咽 胃 ♀×♂ (小肠) 丝状蚴 (土壤) 粪便 5~6天 卵 (土壤) I期杆状蚴 (土壤) 25~30 C II期杆状蚴 (土壤) 24小时 48小时 13 二、生活史 钩虫生活史图 14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 人体小肠; 感染阶段 丝状蚴; 感染途径 经皮肤; 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 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发育期 4~6周; 寿命 十二指肠钩虫成虫一般可存活7年,美洲钩虫成虫可存活5年以上。 15 二、生活史 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 向温性    向湿性 聚集性 穿刺能力强   借植物体水膜向上爬行  16 三、致病 (1)钩蚴性皮炎: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可有丘疹出现,即为钩蚴皮炎,俗称“痒疙瘩”、“地痒疹”、“粪毒”。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疱,最后结痂愈合。 幼虫致病 1 (2)呼吸系统病变 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咳嗽、血痰及哮喘,甚至大量咯血。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有时也表现咽喉部痒痛,干咳,声音嘶哑等。 钩蚴性皮炎 17 三、致病 (1)消化道症状 初期为上腹不适及隐痛,后发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食欲增加而体重却渐轻。重度感染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成虫致病 2 钩虫咬附于肠黏膜 18 三、致病 (1)消化道症状 少数患者出现“异嗜症”。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 成虫致病 2 异嗜症患儿 19 三、致病 (2)贫血 呈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此乃钩虫病的突出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皮肤蜡黄、黏膜苍白、头晕、气短乏力和心慌等。有的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以下肢多见。 成虫致病 2 蓝色巩膜 指甲横纹 20 三、致病 贫血发生机制 钩虫吸入的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体外造成宿主失血; 钩虫头腺分泌抗凝素,使肠黏膜伤口渗血不易凝固,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 虫体不断更换咬附部位,造成多个部位出血,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 此外,钩虫对肠黏膜的损伤,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可加重贫血程度。 21 三、致病 (3)婴儿钩虫病 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可能是幼虫经胎盘或乳汁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为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面色苍白,发热,食欲减退等。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成虫致病 2 22 1.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从粪便中查虫卵。 2. 钩蚴培养法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