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传染与免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章传染与免疫

5 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1)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2)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3) 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4) 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1)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全身性过敏反应:① 药物过敏性休克:药物本身一般并无免疫原性,当药物或其降解产物进入机体后常与体内组织蛋白或细胞结合而获得免疫原性,刺激机体所致。如青霉素在弱碱性溶液中极易降解成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成为半抗原,诱发Ⅰ型变态反应。② 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再次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在注射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 呼吸道过敏反应:因吸入花粉、尘螨、真菌和动物皮屑等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消化道过敏反应:一些食物如鱼、虾、蟹、蛋、奶等食入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过敏性胃肠炎。 皮肤过敏反应:主要由药物、食物等引起的皮肤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 (2)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输血反应:多发生于ABO血型不符的输血。 新生儿溶血症:多发生于母婴Rh血型不符的新生儿,引起新生儿溶血或死胎。 抗肾小球基膜肾炎: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肾小球基膜间存在共同抗原,链球菌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肾小球基膜结合,导致肾小球损伤。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青霉素、磺胺、安替比林、奎尼丁和非那西汀等药物半抗原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药物抗体,最终导致血细胞溶解,包括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3) 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将抗原注入经反复免疫的动物皮下,在6~8h内可见注射局部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等剧烈的炎症反应。临床上可见于狂犬病疫苗、胰岛素制剂的注射局部。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① 血清病。②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③ 类风湿关节炎。 (4) 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指某些胞内寄生微生物、原虫在感染过程中发生的Ⅳ型变态反应。结核病人肺空洞形成、干酪样坏死和肉芽肿形成均属Ⅳ型变态反应。 接触性皮炎:是抗原或半抗原与皮肤角质蛋白结合后,诱导产生致敏T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在48~72h后,接触部位出现红肿、硬结和水疱等Ⅳ型变态反应的病变。长期接触某种抗原可引起皮肤严重的慢性炎症损伤,避免接触一段时间后,炎症可随之消失。 不同抗原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但事实上,有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可由多种免疫损伤机制引起。同一抗原在不同条件下也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应。 第5节 免疫学技术 1 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 2 凝集反应 3 沉淀反应 4 免疫标记技术 (3)干扰素 干扰素是由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产生的大分子糖蛋白。是一种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原虫、植物血凝素、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化合物,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对病毒性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流感、腺病毒均有抑制其复制作用。 干扰素在整体上不是均一的分子,可根据其来源细胞不同,分为白细胞干扰素(IFN-α)、类淋巴细胞干扰素(IFN-α与IFN-β的混合物)、成纤维细胞干扰素(IFN-β)、T 细胞干扰素(又称为免疫干扰素,IFN-γ)等几类。 (4)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IL-2)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小分子蛋白,是在促有丝分裂素或特异性抗原刺激下,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淋巴因子,其功能是通过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LAK细胞、N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从而杀伤病毒和肿瘤细胞以及细菌等,并能促进和诱导γ干扰素产生。 第3节 特异性免疫 1 抗原和抗体 2 免疫细胞 3 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特异性免疫特点是:① 对抗原有严格的针对性,如得过麻疹的人只能产生抗麻疹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无免疫作用;② 是后天获得的,不能遗传;③ 同一抗原再次作用,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增生性。 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包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两部分。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组织、器官及细胞称为特异性免疫系统,由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所组成。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产生的场所,而周围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分化增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场所。 1 抗原和抗体 (1)抗原 (2)抗体 (1)抗原 抗原是一类能被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所识别,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物质因素。一个完整的抗原应包括两方面的免疫性能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