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技术课件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腔镜技术课件PPT

剪切 翘起剪刀,两刃都能看到。 止血 直接电凝止血 较活动出血可用抓钳钳夹后电凝 钛夹夹闭 结扎技术 对于大血管的控制或组织断端处理往往需要结扎。 线圈套扎法 钳闭法 最简单、最常用的结扎方法。要看清夹子的尾端。 打结法 体内打结:持钳打结 体外打结:Roeder结 缝合吻合技术 长臂器械持针 大弯针、线型闭合器 标本取出 甲状腺拉钩 扩张器,33mm 切开扩大切口 取物袋, 夹碎后取出 冲洗吸引 闭合切口 10mm切口皮下间断缝合两针 5mm不需要缝合 腹腔镜外科技术的特点 视觉差异: 二维平面图像 触觉差异 手术器械 手眼协调差异 手术人员配合差异 腹腔镜外科发展的将来 1.模拟手 ? 2.机器人 3.网络化 单孔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自动气腹机 冲洗吸引系统 其他方法: 电凝系统 电凝分离钩、高频电刀、氩气刀、微波刀、超声刀、血管结扎束 超声刀 血管结扎束 器械系统 胆囊切除基本器械:10㎜套管针(trocar)2个,5㎜套管针2个,10㎜器械转换器1个,无损伤抓钳2把,弯解剖钳1把,气腹针、剪刀、钛夹钳、冲洗吸引管、电凝分离铲、分离钩各1把。 特殊器械:胆道造影的造影管、持针钳、逢合针及套扎用的圈套器、取物网等。 Veress针 Trocar Trocar Trocar Trocar Trocar 抓持器械 施夹器和钛夹 Endo-GIA 聚合物夹 Roeder 结 腹腔镜手术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外科方法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套管鞘为腹部和外界的通道,人工气腹产生一个操作的空间。 腹腔镜摄录像系统生成手术视野转至监视器——二维图像。 长臂器械下远距离操作 内镜医生首先是位成熟的外科医生。 麻醉 一般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干扰 横膈抬高, 限制肺扩张 腹胸内压升高, 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二氧化碳经腹膜吸收入血. 手术室的布局及病人体位 建立气腹 检查气管、气腹针是否通畅 排除管内积液,测试弹簧功能,气腹机的压力显示 脐上下缘切口 进针角度约与切口成60角,针头指向耻骨,两次突破,弹簧安全机制启动,水柱自然下降 穿刺孔的定位 根据具体手术来定 穿刺鞘与皮肤成45°角旋转前进 基本操作 腹腔镜的把持 组织分离 剪切 止血 基本操作 结扎技术 缝合吻合技术 标本取出 冲洗吸引 闭合技术 腹腔镜的把持 成像清晰 0°镜没有上下方位区别,镜子绕其中轴旋转时,图像上下方位保持不变,若要改变方位,只能靠摄像头移动 30 °镜可以侧视,具有一定方位 组织分离 解剖钳分离法:是指夹持住小部分疏松组织,将其自结构上拉、扯、剥脱下来。要保持在一定张力下进行。组织坚韧或单刀组织不适宜。 组织分离 电铲分离法:电铲头可用作钝性电刀。电铲弯面可作电凝止血。电铲曲面可推挤组织。 组织分离 电凝钩分离法:先勾起组织再接通电凝。防止钩子失控误伤。 腹腔镜的发展概况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肛肠科 主治医师 任军华 腔镜外科——优点 手术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脏器功能干扰轻 病人痛苦少,伤口疼痛轻、下床活动早、进食早、恢复正常活动快 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 应激反应轻、免疫功能干扰少 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整体治疗概念 以病人治疗后心理和生理上最大限度的康复为外科治疗目标,尽可能减少因手术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微创外科 腔镜外科 内镜治疗 放射介入 微创外科——腔镜外科——非微创性 “创伤”应是一个总体的评价而不只是瘢痕的长短 甲状腺手术 肝硬化肝癌……的腔镜手术风险 人工气腹对生理的影响 腹腔镜外科发展史 腹腔镜外科的起源(1901年) 1901年德国Kelling用膀胱镜直接通过腹壁插入腹腔进行观察。 1901年俄国的Ott用窥阴镜通过腹壁插入,观察盆腔和腹腔,并称其为“koelioskopie,即体腔镜检查。 1910年 瑞典内科医生Hans Christian Jacobaeus,第一次在人身观察腹腔, 对腹腔内疾病进行诊断。 1911年 Johns Hopkins医院的Bertram M.Bernheim在美国第一次介绍了腹腔镜,他将直肠镜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上腹部 诊断腹腔镜时代(1901-1933年) , 1920年 美国 Orndorff 设计了锥形套管针以方便穿刺 1924年 瑞士 Zollikofer 利用二氧化碳来造气腹。 1938年 匈牙利 Veress 介绍了一种弹簧注气针,可以安全的做成气胸来治疗肺结核,成为沿用至今的造气腹的气腹针。 诊断腹腔镜时代(1901-1933年) 1933年 Fervers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