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医生的工作压力现状分析与对策.docVIP

急救中心医生的工作压力现状分析与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救中心医生的工作压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急救中心医生的工作压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张丽霞 普丽芬 王志芳(云南省急救中心 650106) 【摘要】 急救中心的医生除了昼夜颠倒的体力支出,更随时处于危急重险的现场,瞬间的判断至关重要,可自身的安全同样受到挑战,不安全感、疲惫、紧张、焦虑,冷漠、抑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自身多年的体会,分析急救中心医生的工作压力现状,并提出确实可行的对策,旨在为急救中心的医生寻求实用有效的减压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急救中心 医生 工作压力 分析 对策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患者的生命必须争分夺秒,作为120急救中心的医生,承担了非同寻常的职业压力。而高强度的压力,会导致人的身心两方面的反应。生理方面可导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较常见身体症状有:心悸、胸闷、头痛、失眠、胡思乱想、手脚麻酸、注意力不集中等,此时,如果身体检查没有明显的、严重的躯体疾病,说明心理压力已经比较严重了。压力作用于人的心理,容易引发如恐惧、焦虑、抑郁、冷漠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是引起心理适应困难与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笔者对急救中心医生的工作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为急救中心的医生寻求实用有效的减压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1 压力来源 1.1 工作强度大,体力脑力支出巨大 作为一个有7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每班仅有13辆急救车在执行院前急救任务,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大量的出诊任务压在当班人员身上,医生超负荷工作。24小时制的工作性质,白班夜班倒的工作时间,使医护人员生物钟紊乱、身心疲惫,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加之特需服务、长途转送等临时性任务,常需要加班,随时待命的职业需求,使医生在休息的时候也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 1.2 急救工作的特点是急 120多面对的是危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突然,需要医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及时处理,要求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一分钟出诊的职业需求,使医护人员不能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一顿饭往往需要好几次才能吃完,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在执行任务时,作为特种车辆的急救车,常常超速、违章、闯红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急救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感。 1.3 急救工作的环境很复杂 院外的救护场所,往往没有预知性,打架斗殴,酗酒闹事,抢劫杀人,火灾现场,吸毒,交通事故,都需要120的医护人员进行现场的救护,自身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在救治的过程中常有医护人员发生人身伤害。急救设备的报警声,患者的呻吟,往往导致医护人员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1.4 常常面对不良心理事件,易致负面情绪 因为常常面对危重患者,比任何科室都更多的接触死亡和濒死状态,除造成直接的心理压力外,更可产生继发的情感反应,对人生失去信心,心境较为压抑。 1.5 医疗风险 医学面对的是人的生命与健康。人体的复杂性,使得医疗行业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医学是一门充满未知和探索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不断实践的科学,每个医生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对于每个医生而言,执业过程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医疗风险的必然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严重的危害性大大加重了医生的职业负担。[1] 1.6 社会期望值高,不良评价过多 作为省级的急救部门,家属及患者往往报以极高的期待,而作为院前救治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一些进一步的检查,疾病的诊断多依据临床工作经验和简单的设备,使家属产生心理落差。加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急救半径扩大,交通拥堵的情况不可避免的发生,“急救不急”的误解、谩骂、责怪和批评常常发生,甚至为此发生打骂医生的情况,辛勤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理解和认同。 1.7 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与院内的医生相比,院前急救除了救治患者,更多的被参与到社会矛盾中来,夫妻吵架、交通事故碰瓷、转院、为了满足一些地方风俗习惯,对濒死状态的患者放弃治疗送回家。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崇高志愿在日积月累中被消磨殆尽,丧失了职业的成就感。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的下降,本已熟悉的工作变得力不从心,产生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感。 1.8 易受各种疾病感染 在较短较急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救治,往往来不及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更无条件进行传染病的化验检查;狭小的车厢,相对密闭的空间,在疾驰的车子内进行各种抢救操作,更增加了被疾病传染的几率。 1.9 医生素质提高的压力 医学的高速发展,需要医护人员不断进行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可是急救单打独斗的工作性质,使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