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处理 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 晁迎九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简史 20世纪70年代,Fjordor A.Serbinenko开创了可脱球囊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988年,Hilal等首先报道游离弹簧圈(铂金、钨丝等)。 1991年,Guglielmi与同事研制并使用电解铂金弹簧圈,1995年获美国FDA批准。 1993年,Moret研制机械解脱钨丝弹簧圈(MDS-N)并开始使用球囊再塑形技术。 近年在可脱性弹簧圈原理基础上,对弹簧圈的形态(如二维、三围、塔形等)、性质(如抗解旋、涂药、膨胀式)以及解脱方式(如水解等)有进一步的改进。新一代液态栓塞剂(onyx)出现使得在解剖上致密栓塞颅内动脉瘤成为可能,此外,支架辅助技术的广泛使用扩大了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范围。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与技巧 单导管技术 双导管技术 再塑形技术 载瘤动脉闭塞技术 TriSpan技术 支架置入术 Onyx栓塞技术 并发症及其处理 动脉瘤破裂出血 发生率:2-3% 原因: ⒈弹簧圈放置过程中对动脉瘤壁的顶刺或撑胀的骚扰; ⒉动脉瘤因某种原因(如血压波动,动脉内造影) 而“自行”破裂。 预防: 术中麻醉一定要平稳,严格控制血压。 根据动脉瘤的破裂危险系数,选择合适的造影剂量与压力。 选择合适大小与形态的弹簧圈填塞,避免挤破动脉瘤。 血栓形成 原因: 导引导管和微导管之间滴注不畅 填塞过程中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进入载瘤动脉 弹簧圈部分脱入载瘤动脉诱发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未进行全身抗凝或长时间的血管内操作 动脉瘤栓塞后有少许残留的瘤颈处血栓的发展,血凝块脱落进入脑动脉 弹簧圈过小从动脉瘤内脱出而闭塞载瘤动脉或溢出动脉瘤腔,引起动脉瘤远侧脑血管栓塞。 处理 除动脉瘤破裂超急性期都应常规术中抗凝,处于超急性期的,在成功填入第一个弹簧圈后立即抗凝,然后继续栓塞; 术中保持导管内滴注通畅 选择弹簧圈合适,减少弹簧圈在动脉瘤内滚动,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避免过度栓塞,若出现该情况,可考虑术后抗凝 术中发现有血栓形成,可考虑在栓塞动脉瘤后超选溶栓(需慎重) 载瘤动脉的痉挛 原因: 原有存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导管或导丝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包括导引导管、微导管、微导丝 术中应用大量的高渗性造影剂,其对血管壁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处理 手术期应用钙拮抗剂,术中可给予罂粟碱动脉内应用。 术者尽量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操作轻柔、缓慢、匀速,切忌过度用力、过多的上下导管与导丝 所以尽量使用等渗性造影剂 过度栓塞 过度栓塞是指栓塞动脉瘤的弹簧圈团的部分凸入载瘤动脉,造成后者的狭窄或闭塞,不是指个别弹簧圈的部分或头尾端脱入载瘤动脉 有症状的过度栓塞常见于宽颈或相对宽颈动脉瘤(指瘤颈 4 mm 或瘤颈∶瘤体横径 2∶3) 和载瘤动脉较细小且侧支代偿差的情况。 处理 栓塞前要注意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和前后交通动脉的代偿情况 栓塞中适时造影,观察动脉瘤的栓塞和载瘤动脉的循环情况 选择好最后1 个弹簧圈,解脱前一定要造影,必要时应观察一定的时间再造影,决定是否解脱 对于宽颈或相对宽颈动脉瘤,只要路径血管允许,使用瘤颈重塑技术 发生过度栓塞时,可考虑试用球囊等小心地将弹簧圈顶回动脉瘤内,以及抗凝、扩容和扩张血管等治疗。 脑缺血 资料显示脑缺血发生率在2.5-11.0%,而且无症状脑缺血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脑缺血一般都在操作后立即发生,延迟性缺血是很少的。 处理方法:术中及术后的抗凝及抗聚治疗、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应用和溶栓治疗。 弹簧圈断裂、移位 尽可能将弹簧圈从血管内取出,无法取出者,尽可能将弹簧圈解旋,拉至降主动脉内 取出失败后可给予升压、抗凝、扩容治疗 用支架将弹簧圈游离部分贴附至动脉避上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