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文 翻译理论 第十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叶子文 翻译理论 第十章

什么是翻译理论 中国译论概述 西方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怎样帮助翻译实践 西汉末:(玄奘时期)佛经事业登峰造极 “若玄奘者,则意译直译,圆满调和,斯道之极轨也” →中国翻译研究早期论说 清末和民国初:列强入侵,资本贸易的开展,文化交流的启通→影响:1、传统的资本主义西方的影响 2、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影响) (科学著作:严复 文学翻译:林纾) 严复:信(忠于原文) 达(文字表达) 雅(有文采,文字要雅) 严复译《天演论》后,翻译活动雨后春笋,如鲁迅、瞿秋白、林语堂等 1949年后,政治形势影响→俄汉翻译成为中国翻译实践的主要部分 傅雷“神似论”:强调中文的流畅,主张用地道的中文 20世纪60年代,钱钟书:“化境” (脱胎换骨) 文革时期,翻译了大量外国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翻译研究重新复活→《中国翻译》立下汗马功劳 引进西方翻译名家,西方理论作品 中国第一次翻译理论讨论会(1987年) 翁显良、许渊冲等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80年代中期):主张立体思维,引出多个观察点→翻译标准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至今, 1、研究势头增进 2、对引进的理论反思(但西方翻译理论的译介 仍是主要方面) * 第十章 翻译理论及其在翻译课程中的作用 英语121班 赵白璐 2012015313 什么是翻译理论 引子: 中国人谈论翻译→经验之谈,缺乏理论深度(信达雅) 西方人谈论翻译→概念定义清晰,结构框架完整,论述逻辑严谨,铺陈条理有序(如:翻译主体间性,后殖民翻译理论) →不是很实用 : 1、不顾文本型,如:文化翻译 (着眼人类文化交流,并不一定要和一句句文字有关) 2、 文本型,如奈达的对等理论 定义: 广义上说,提到的所有的关于翻译的理论,不管它与具体翻译有没有直接的关系,都是翻译理论 中国译论概述 西方翻译理论概述 1、对等理论:原文和译文有一个对等关系 前提:一个语言中说的话也能在另一个语言中表达 (20世纪后半叶欧洲走红 奈达) 优点:扎扎实实讨论文本词句篇章,注意力都集中在两个文本上 缺点:真正、绝对的对等根本不存在 进展:自然对等和方向对等(皮姆) 2、目的论:最关注的不是原文而是译文的使用者 论点:一个行动是由他的目的决定的,翻译活动的主要因素就是 它的目的 3、其他西方翻译理论: 描写翻译学派:提出应描写翻译的实际情况 强调系统和规范 文化翻译学派:关注跨文化活动的过程,文化翻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文本。 *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