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B060210 新型塑料膨胀套金属锚杆在回采巷道的应用.doc

B060210 新型塑料膨胀套金属锚杆在回采巷道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060210 新型塑料膨胀套金属锚杆在回采巷道的应用

新型塑料膨胀套金属锚杆在回采巷道的应用 张自成 王长发 何风强 梁 文 王义和 【宁夏煤业(集团)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 要 介绍一种用于煤矿回采巷道支护的新型锚杆,分析研究该锚杆在回采巷道工业性试验中的力学性能及支护特性。结合支护效果与其它支护形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关键词 塑料膨胀套锚杆 工作原理 承载能力 效益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在煤炭企业中已得到了广泛的采用。锚杆就其用途而分,有可回收和不回收两类,但除具有可回收特性,同时又具有可卸压性能(与具有可让压性锚杆,让压特性略同)的锚杆却并不多见。 由宁煤集团公司石嘴山矿区科研所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研制的KX-03型塑料膨胀套金属锚杆是在KX-01型与KX-02型基础上研制的第三代新型塑料膨胀套金属锚杆。通过对前两代塑料膨胀套金属锚杆的锚固头、腔体(膨胀套、锥体等)和选用的材料进行改进,使其具有可卸压与可回收两大承载特性。经宁煤集团公司石嘴山二矿2441(下)回风顺槽、2453运输顺槽、2463运输顺槽三条回采巷道共720m的工业性支护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 工作原理 KX—03型塑料膨胀套可回收金属锚杆,由膨胀套、锥体、金属杆体、托板和螺母组成。膨胀套是一个圆柱体套筒,圆柱体内腔是一个锥形空腔,柱体壁在两端开有不连贯的缝(图1)。 图1 膨胀套 膨胀套用不延燃塑料制成。锥体放置在膨胀套内,用不延燃硬塑料制成,其内埋有金属骨架和螺母(图2)。锚杆杆体是一根圆钢,两端有螺纹,一端同锥体内螺母连接,另一端拧上螺母固定托板。 图2 锥 体 这种锚杆采用端头锚固,使用时先将金属杆体装入锥体内,把膨胀套套在锥体上一起伸到锚杆孔内预定位置。在外力作用下,膨胀套与锥体运动方向相反,二者相互楔紧。膨胀套由于柱体壁开缝而张开,与孔壁挤压摩擦,使锚固头承载(图3),产生锚固力,起到锚固作用。上好托板后锚杆整体承载,产生初始锚固力。 图3 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这种锚杆的锚固力大小与锥体、揳入膨胀套的深度成正比。在顶板围岩压力增加的过程中,锚杆杆体随顶板围岩的下沉变形向孔外移动,锥体揳入膨胀套的深度不断增加,锚固力还会逐渐加大。 2 锚杆的特性 2.1 可卸压性 这种锚杆由于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而具有卸压性能,这种支护特性可以通过锚杆支护抗力与围岩压力、位移关系曲线反映出来。 如图4,曲线Ⅰ为静压作用下围岩压力与位移关系曲线,曲线Ⅱ为动压作用下围岩压力与位移关系曲线,曲线f1为锚杆似柔支护特性曲线,f为锚杆富裕支护似柔特性曲线,为锚杆支护前巷道围岩位移,为静压作用下维持围岩稳定的最小支护抗力,为动压作用下维持围岩稳定的最小支护抗力。锚杆的卸压性能通过以下2种方式获得。 图4 围岩压力与位移关系 (1)锚杆沿曲线f1变化。即在静压作用下与围岩压力曲线I的支护平衡点为点1,对应的支护抗力与位移分别为与,在动压作用下与围岩压力曲线Ⅱ的支护平衡点为点2,对应的支护抗力与位移分别为与。当顶板动压由曾加到时,顶板下沉变形,锚杆杆体随之向外移动,锚固力增大,支护抗力上升到,顶板位移从增加到。在动压作用下支护平衡点为点3,顶板动压从下降到,顶板在下沉变形过程中得到卸压;当顶板动压从增加到时,顶板再次下沉变形,锚杆杆体随之再次向外移动,锚固力再次增大,支护抗力上升到,顶板位移从增加到。在动压作用下支护平衡点为点4,顶板动压从下降到,顶板再次在下沉变形过程中得到卸压;当顶板动压再次增大时,重复上述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锚杆在顶板动压增大时,允许顶板适量变形,支护抗力随锚固力的增加而增大,顶板在下沉变形过程中得到卸压。 (2)锚杆沿曲线f变化(增加锚杆支护密度等)。即在静压作用下与围岩压力曲线Ⅰ的支护平衡点为5点,对应的支护抗力与位移分别是与,显然、,支护抗力富裕量,位移增量。在动压作用下与围岩压力曲线Ⅱ的支护平衡点为点6,对应的支护抗力与位移分别为与,显然、,支护抗力富裕量,位移增量。当顶板动压由增加到时,顶板下沉变形,锚杆杆体随之向外移动,锚固力增大,支护抗力上升到,顶板位移从增加到。在动压作用下支护平衡点为点7,顶板动压从下降到,顶板在下沉变形过程中得到卸压,对应的支护抗力与位移分别为与,显然、,支护抗力富裕量,位移增量。当顶板动压再次增加时,顶板继续下沉变形,顶板位移从增加到,由于支护抗力有足够的富裕等,位移增量,能够保证锚固力不再增加,支护平衡点从点7平移到点8,此时支护平衡点8对应的支护抗力与位移分别为、(最小支护抗力时的位移),支护抗力富裕量,位移增量,支护抗力与顶板动压保持的平衡趋近最大动态平衡。 上述2种方式卸压变化有时可以交替进行,在支护的平衡点支护抗力存在着富裕量。这种富裕量能够保证锚杆支护过程中的卸压性能,同时也造成支护平衡点的斜率产生突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