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观之比较.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观之比较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观之比较 刘君儒 许征 湖南湘潭市一中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化的奠基者, 他们在相似的社会环境中各自提出了对人生和社会的道德思考, 创立了东西方的道德观。无论从道德的起源、道德与知识的关系还是道德主体性和道德理想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分析两者相同观点的同时, 洞悉其差异性, 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这种比较研究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价值。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道德主体性; 道德理想; 作者简介:刘君儒 (2001-) , 女, 湖南湘潭人, 研究方向: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许征 (1967-) , 女, 安徽宿松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传统文化。 收稿日期:2017-09-08 A Constrastive Study of the Confucius and Socrates Morality LIU Junru XU Zheng No.1 Middle School Xiangtan;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bstract: Confucius is the founder of eastern culture, and Socrates is the founder of western culture.Both of them presented moral reflection on life and society, and set up morality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ociety.The origin of mor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knowledge, moral subjectivity and moral ideal are highly consistent in their theories.But know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theori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valu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oral construction. Keyword: Confucius; Socrates; moral subjectivity; moral ideal; Received: 2017-09-08 在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观进行具体比较之前, 我们先行了解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背景, 或许能使我们对于问题的研究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孔子生活在春秋中期, 此时诸侯并起, 周王室王权衰落, 君臣互弑、家臣篡权、兄弟相残谋夺君位。孔子目睹社会乱象, 感叹世道“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西周时期那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孔子非常崇尚和怀念西周社会, 尤其是那时的道德风尚,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孔子十五好学, “三十而立”, 立下了恢复周礼的志向, 晚年也不忘其志,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乱象之中, 孔子深感自己肩负的历史文化使命, 竭尽一生之力, 深研周礼, 身体力行, 广授门徒, 整理典籍并创造性地有所损益, 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 目的就是为了拯救自春秋以来世风日下的社会。而比孔子稍晚的苏格拉底也同样生活在类似的社会环境中。苏格拉底经历了雅典从全盛到开始衰落的时期, 目睹并体验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高度文明, 后来又经历了不断的战争带来种种不幸和灾难。苏格拉底怀着对民族和人生的深切关怀, 思考着“人应该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当时的雅典人开始倦怠, 开始堕落, 他要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唤醒不思进取的雅典人, 做一只雅典这头牛身上的“牛虻”, 不断地鞭策雅典人去追求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他认为, “再也没有什么比每天谈论人的完善更为幸福的了……没有经过如此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在理性指导下过一种善的生活, 也就是一种道德的生活。 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不同的空间, 几乎是在相同的时间和极为相近的社会环境下创立的道德观自然有相似之处, 但是, 两人生活环境毕竟不是完全相同, 他们创立的道德观也有相异的地方。我们将就两者在道德观方面的主要思想, 如道德的起源、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道德主体性和道德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