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模化养鸭场常见疫病
发病原因 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病鸭或健康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 病禽的排泄物及其他分泌物、污染的饲料、水、用具、场地等都可把细菌传播给易感鸭群; 人也可机械带菌,苍蝇、蚊子等昆虫也是传播的媒介。 临床症状 本病常为急性型发病,常见病鸭精神呆顿,离群独处,羽毛粗乱、两翅下垂,缩脖、厌食、甚至废绝,嗉囊中积食不化,渴欲增加,体温升高,常从口和鼻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难,为了将积在喉头的粘液排出,病鸭常常摇头,所以又将本病称为“摇头瘟”。 病鸭下痢严重,排出腥臭的灰白或铜绿色的稀粪,有时混有血液。 本病一般发病和死亡较快,常是在头天晚上一切都很正常,而在第二天早上突然发现有大量死鸭,这种最急性型病例常是鸭霍乱在鸭群中暴发流行的先兆。 剖检变化 临床剖检表现为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质脆,表面有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心冠脂肪、腹腔脂肪和浆膜等处有出血点或形成出血斑。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肺呈出血性实质变化。 鸭霍乱:出血性卡他性肠炎 霍乱:肝变性、散在坏死斑点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不同品种与不同日龄的禽类混养;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因素。 定期预防接种,是预防鸭霍乱发生的有效途径。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所沈志强研究员等人发明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与油乳剂疫苗、氢氧化铝胶疫苗相比较具有产生免疫力时间快(5-7天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长(6个月以上),保护率高(90%以上),易吸收、不形成肉芽肿,不影响生长等特点。是预防该病的首选疫苗。当然也可根据本鸭场的疫情情况,选用鸭疫巴氏杆菌与禽霍乱蜂胶二联灭活疫苗,鸭瘟与禽霍乱蜂胶二联灭活疫苗及禽霍乱与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二联灭活疫苗。 疫情暴发后,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尸体全部烧毁或深埋;病禽进行隔离治疗;禽舍、场地、用具必须彻底消毒;大群通过饲料或饮水给磺胺药、喹乙醇或抗生素,全场用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一般在2-3天内即可控制疫情的发展。 常见鸭病细菌培养及生化特点 细菌名称 巧克力培养基 普通营养琼脂 培养 基 麦 康 凯 琼 脂 培 养 基 运 动 力 硫化氢 吲 ? 哚 乳 ? 糖 葡 萄 糖 甘 露 醇 蔗 ? 糖 麦 芽 糖 鸭疫巴氏杆菌 + - - - - - - - - - - 大肠杆菌 + + + - - + + + + ± + 多杀性 巴氏杆菌 + + - + + + - + + + - 沙门氏菌 + + + + + - + + + - - 葡萄球菌 + + - - - - - + + + + 鸭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点 本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主要侵害 3-5周龄以下的小鸭。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病死率有的甚至高达90%。 发病原因 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暴发本病的鸭场多是由于从疫区或发病鸭场购入带病的雏鸭传染所致。 人员流动如饲养员窜圈,外场人员参观,卫生检查人员的窜场走动,收购病残鸭的小贩等都可能成为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 车辆往来,用具和垫草不经消毒处理反复使用,在场内乱扔病死鸭等,也常是传播本病的重要方式。 临床症状 发病后表现精神萎靡、缩脖、翅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发呆、常跟不上群、眼半闭、采食量减少或绝食。发病半天到一天即发生全身性抽风,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有“背脖病”之称。表现为两脚痉挛性的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旋转。病鸭的嘴和爪尖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亡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但有的无任何症状,一背脖、一蹬腿便死亡。 鸭病毒性肝炎:观星、背脖 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发脆易碎,颜色暗淡或发黄,肝脏表面见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鸭病毒性肝炎:肝散在出血斑点、肝变性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实践证明,暴发本病的鸭场多是由于从疫区或发病鸭场购入带病的雏鸭所致。因此应严禁从发病鸭场或孵化房购买雏鸭,严禁场外人员不经消毒进场或窜圈,育雏室门前设消毒池,严格按卫生消毒要求处理病死鸭等。进雏前与饲养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确保饲养环境卫生洁净。 提高防疫意识,进行特异性预防。进雏前应了解种鸭场对该病的免疫情况。若母鸭免疫确实,其雏鸭母源抗体可维持2周左右时间,基本可度过易感危险期;如果饲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提倡在10-14日龄进行鸭肝炎疫苗的主动免疫。若母鸭未经免疫,雏鸭应于1日龄主动免疫疫苗。一旦小鸭发生本病,应迅速注射卵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备考策略讲座.pptx VIP
- TB_10414-2018_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 草堂居士:《赌经》.docx VIP
- (高清版)DB34∕T 4910-2024 康养旅游气象指数等级划分.pdf VIP
- 膀胱炎病历模板(2020年-2021年).pdf VIP
- 命运交响曲钢琴谱.doc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 VIP
- 对甲基苯磺酸镉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docx
- 2025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英语最后一卷(二)(含答案).pdf VIP
- 殡仪馆员工服务规范及奖惩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