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念整合理论对影像作品中隐喻的认知阐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概念整合理论对影像作品中隐喻的认知阐释
梁玉 张佟菲 哈尔滨理工大学 150040
摘要 影像作品在当今社会的活跃与繁荣不仅得益于其新颖的题材,动感的画面,更重要的支柱是使人们乐不可支,回味无穷的台词,它们充溢着各种修辞,其中以隐喻见多。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切入点,试图对影像作品中隐喻修辞的意义构建进行认知解读,以期为今后对影像作品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觉。
关键词 影像作品 隐喻 概念整合
一.引言
影像作品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娱乐,一种消费文化。它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外,还以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以文化发过面的启迪。影像作为一种“语言”, 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影像语言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选择和安排为其创作基础的。因此在影像艺术中也同样需要对影像语言进行有效的修辞。影像修辞是影像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行为,其形式林林总总,创意层出不穷,其中以比喻占很大比例。异彩纷呈的比喻使作品熠熠生辉,效果不凡。影像隐喻与文学隐喻有共同的心理机制和认知机制,但影像隐喻的目的不在于表述某种确切的含义,而在于着力呈现世界的丰富意蕴,以含蓄,委婉和诗意去启发人们的体味与思考。20世纪80年代,概念整合理论兴起,此理论成果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构建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这一十分普遍的认知过程,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觉,即语言的储存,处理与加工过程是一个包含若干相关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不同的概念经过人的认知和整合形成语言的深层意义。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话语的意义构建。国内外学者研究影像作品修辞现象的不少,但在揭示其认知机制方面却为深入研究。本文透过影像语言的形式,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揭示影像作品中隐喻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后台认知机制。
二.隐喻研究认知转向的历史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有着渊源的历史。传统隐喻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语言只不过是由一套不具有意义的任意符号构成,语言的意义是与其相对应的客观事物所给予的,隐喻只不过是一种附加的装饰。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隐喻开始与认知领域接轨。Richard的“互动论”标志着隐喻研究认知转向的开端。Richard认为隐喻包含tenor(本体)和vehicle(喻体)两种互动的思想,当隐喻发生时,这两种思想在人脑中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思想结晶。Black在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发展并完善了Richard的互动论,为描写隐喻撰写了一套较为精确的术语;对互动作用的机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指出了隐喻的认知和创新功能。但Black没有提供一套辩证隐喻的规则,没有具体描述隐喻意义是如何产生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1980年Lakoff和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它标志隐喻的认知研究全面发展。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人们普遍运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直接参与人的认知过程,人类的概念系统的构建是隐喻性的,因此,作为语言表达的隐喻来自于具有隐喻性的概念系统本身,隐喻就是把源域(source domain)的经验,特征映射到目标域( target domain )的概念上。但概念隐喻理论没能凸显隐喻背后的认知后台操作机制,特别是实时意义的建构与推理过程。1985年,Fauconnier和Turner合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空间》,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心里空间是个概念包,随着我们思考和交谈而扩展,使得我们的话语和知识结构的细密切分成为可能。但这一理论只揭示了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的工作机制等问题还未深入研究。于是1995年,Fauconnier 发表了长篇论文 “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d Formal Expression”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随后他又与Turner等人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如:概念整合是语法的核心过程(Blending s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1996), 我们思考的方式(The Way We Think,2002),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直接参与人的认知思维过程。至此,隐喻的认知研究进入了黄金时期。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可用于阐述实时隐喻现象,但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过程,他也为理解其他修辞提供依据,如转喻,提喻等。
三.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椅背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40例临床观察.doc
- 椅凳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系统研究.doc
- 植一片感情与思想的深林——关于写作的几点认知.doc
-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doc
- 植入式广告的应用价值探讨.doc
- 植入式循环记录器的临床应用进展.doc
- 植入式输液港在肝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和维护.doc
- 植入式输液港在鞘内泵持续引流脑脊液中的护理.doc
- 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并发症的处理.doc
-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方法及特点.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