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明末儒学家王夫之史学中“用贤”的行政管理观.docVIP

浅议明末儒学家王夫之史学中“用贤”的行政管理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明末儒学家王夫之史学中“用贤”的行政管理观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议明末儒学家王夫之史学中“用贤”的行政管理观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 临沧 677000 摘 要:王夫之是中国十七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影响广泛。他的哲学史观中蕴含着丰富的行政文化观,其地位是独树一帜的。行政史观是一个系统,包含着行政制度史、行政思想史、等诸多方面的智慧结晶。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整体诠释其深邃的哲学史观的精华。 关键词: 儒家 用贤 行政文化 管理观 一、“用贤”为主的管理思路 行政之要,首在用贤。王夫之曾一再指出:用贤与行政,二者的关系虽然是相辅相成的,他说:治理天下有定理,“定理者,知人而己矣,安民而己矣,进贤远奸而己矣”进贤,是君之到,荐贤,是相之道。倘若从“道”的高度而言,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行政方法,而是出于天下之公也的博大襟怀。他得出了一条深刻的认识,认为教有本,治有宗,人君欲治理好国政,就要知人、亲贤、远债。即要在识别忠奸的基础上亲近那些远避声色、绝弃货利、颈而自强、和而不流的清贞大臣,远斥那些进谗言打击报复的无耻之徒,尤其要远斥那些“导君以侈,引君以贪,长君之暴,増君之淫,仇害君子而固结小人,取怨兆民而邀欢戚室”和结党营私,弄权误国的特权者和阴谋家。在《读通鉴论》中,他曾将汉元帝、汉成帝的用人原则与效果跟曹操作过对比,认为前者虽然承继雄厚,但由于对刚正不阿而有才能的臣僚十分忌刻,不受尊重;对柔情、贪玩之辈和厚无颜耻吝啬之徒却极为亲幸,倍加信用,因而弄得朝政日益腐败,国家濒于衰亡;后者虽然处于全国纷扰混乱之际,却因为坚持“唯才是举”,而不责备求全、用人不疑而使尽其才智的原则,能够推心以待智谋之士,终于创建了卓越的功业,因而得出结论:故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读四书大全》中,他明确指出:管仲“既非如霍光、寇准之不学无术,又非如释氏之不立文字,瞎着去参;而其所以察乎事物以应其用者,亦可谓格矣;其周知乎是非得失,以通志而成务者,亦可谓致矣。以视小儒之专己保残以精训话,不犹贤乎?”他又说:“若以格物、致知之功言之,则圣门诸子,虽如求、路,必不能为管仲之所为,则亦其博识深通之有未逮。”衡量行政人才,尊重客观事实,着眼其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能身体力行,能否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实际贡献,而不为名家成见与世俗眼光所左右,不是视其能记诵多少“圣贤大学之道”的条款,能侈谈多少“格物致知”的玄理,王夫之奠定了务实求真的鲜明观点。 二、“以信为先”的管理之本 王夫之认识到,要实现君主与属下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坦诚,首先取决于君主能否从大局出发,重天下之利,如果仅从个人固定在专权的目的考虑问题,“忌大臣之特权而颠倒在握,行不测之威福以图固天位”,必然猜忌防范臣下,不能与下属和谐相处,这是实现有效的行政管理之首要障碍。 王夫之强调信义在政治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他继承了孔子“民无信不立”的主张,将讲求信义作为“立政之本”,取信于民是为了政者首先要持守的根本,治国不可失信于民,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则国将不立。故“食”、“兵”、“信”三种要素中,惟以信为先务。王夫之强调,如果仅仅以军事力量“卫之”,以充足的物质“养之”,而不注重道德教育,不讲求信义,将会导致民风浅薄,尔虞我诈,使人们之间形成一种不诚信的风俗习惯,而人际之间的信用危机又将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民无信,而君民意异,父子情离,乡邻姻党相为欺侵,为君者虽欲整齐而安处之,必不得矣。”必须以道德教化引导民众。 王夫之强调信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信义这一道德要求扩充为君民共同守信的行为规范,强调君民应该互讲诚信,努力创造一种上下同心的道德氛围。故诚信决不仅是对民众的要求,管理者讲求诚信,就能够在国家贫弱之时化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故王夫之主张:“必先结之以恩,示之以诚,孚之以教,使民与上相信也,民与民亦相信也。立百年不可拔之基,以固结而图存”,君民之间、民众之间相互诚信才能保持相互之间的和谐,同舟共济。 三、“上下合同”的管理目标 王夫之痛切的认识到,君臣、君民上下之间形成严重隔阂所造成的弊端:“上之与民,势相绝而心不相信,久矣。”而认为这是明朝衰败的重要原因。王夫之认为,君民之间的互动与和谐是实现理想管理目标的第一要义。他继承了《易传》推天道以论人事的传统,将万物相互感通这一宇宙间的普遍规律用来阐释社会治理之道。通过阐释《周易-泰卦》的《象传》,他将君民之间互动相通提升到了“得失存亡之几”的高度。他说:“阴阳易位以相应,为天气下施,地气上应,君民志感之象,亨之道也。君以其心下体愚贱之情,而奠其日用饮食之质,民且上体君心,而民志同忧乐。”王夫之针对封建专制统治压服、强制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