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笨 第4.9卷 镑5期 }rtionandFeedstuffs · 勰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肉仔鸡器官发育
及其病理变化的影响
吕 林。,郭 江ll,李素芬 ,刘松柏 ,王光瑛 ,张丽阳 ,李 昂 ,罗绪刚
(1.中国农业科 学院北京畜牧兽 医研究所,矿物元素营养研究室.北京100193:
2.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试验 旨在研 究转植酸酶基 因玉米饲粮对 肉仔鸡器官发育及其病理变化 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
随机设计 ,将16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分成2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 10个重复笼 ,每个重复笼8只鸡。对 照组鸡饲 喂
非转植酸酶基 因的亲本玉米饲粮 ,试验组鸡饲喂转植酸酶基 因玉米饲粮 。2个处理组饲粮 中可fi,0用磷等所有养
分含量均相等或相近 。试验期42d。结果表 明:试验组与对照组 肉仔鸡 内脏器官指数、小肠各段长度和重量指数
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 、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差异 (P0.05),试验组 肉仔鸡 的肝脏 、肾脏 、脾脏和十二指肠也未发
现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 明,在本试验期 内,转植酸酶基 因玉米饲粮对 肉仔鸡 的器官发育未产生不 良影响.主
要 脏 器未发 现病 理变化
关键词 :转植酸酶基 因玉米 ;器官发育;病理变化 ;肉仔鸡
中图分类号 :$83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8—7033(2013)05—0031—04
转植酸酶基 因玉米作为一种新型玉米原料 ,能 1.2 动物与饲粮 将 160只1日龄AA肉公雏按体重
够提高玉米 中植酸酶的活性 ,从而提高 了畜禽对植 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 10个重复笼 ,每个重
物体 内植酸磷的利用率,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还能 复笼8只鸡 。试验期42d,分为1~21日龄及22~42日
减少畜牧业磷排出对环境的污染。但是,转基因作 龄 。鸡只 自由采食和饮用 自来水 。饲养管理按照 A《A
物作为非 自然的物种,是人们利用生物技术将 目的 肉仔鸡饲养管理手册》进行。
基因植入宿主的体 内,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变性, 参照美 国NRC家禽营养需要量中肉仔鸡营养
容易产生 “非期望效应 ”[11。Elangovan等_2J发现 ,采用 和本课题组前期关于鸡对转植酸酶基 因玉米及其亲
转基 因(Bt—CrylAc)棉籽饲喂肉仔鸡 ,其腿肌显著轻 本玉米 以及非转基 因豆粕 中磷利用率研究结果l5_,
于饲喂非转基因饲粮的肉仔鸡 ;Finamore等l3】发现 , 通过调节磷酸氢钙用量而使2个处理组饲粮中的可
转基 因玉米会导致小 白鼠繁殖能力下降,并且小 白 利用磷等所有养分的含量均相等或相近。
鼠后代的体重、体长和数量都明显减少 。这些都是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购 自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
非预期的 “非期望效应”。在现实生产 中,为了避免 限公司,非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购 自山东,非转基因豆
出现 “非期望效应”,必须对转基 因作物进行安全性 粕购 自黑龙江,并经本实验室反复分析测试,证 明该
评估 。本试验通过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 肉仔鸡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确为转植酸酶基因的,而其非转
器官发育及其病理变化 的影响 ,进而从该方面评价 植酸酶基 因亲本玉米以及非转基 因豆粕确为非转基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 肉仔鸡 的饲用安全性。 因的。饲料均以粉料形式喂给。试验饲粮配方及营养
成分见表 1。
1 材料与方法
1_3 观测指标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处理 采用单 因子完全随机设计 , 1.3.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