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docVIP

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 蒋冬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 221003 【摘 要】目的 通过对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煎煮、除杂、浓缩、质量标准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方法 生产工艺采用了天然澄清剂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的除杂处理,并用薄层层析法对清热祛疮口服液进行性状及5种方法的定性鉴别。结果 制订了清热祛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并进行了治以宣肺清热,凉血解毒的组方研究、有效成分保留率较好的工艺研究。结论 本制剂通过组方研究、工艺研究等方面,表明该口服液,组方合理,工艺可靠,质量稳定,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清热祛疮口服液;制备工艺;鉴别;质量标准;组方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87-02 寻常痤疮又名青年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祖国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已有称“痤”之记载,《素问.生气通 天论篇》曰:“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张介宾注曰:“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 ,即粉刺也,若郁而稍大,乃形小节,是名曰痤。”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释中更道:“时月寒凉,形劳汗出 ,凄风外薄,肌腠居寒,脂液遂凝,蓄于玄府,依空渗涸,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 ,余色白英而瘦(疑为“痤”)于玄府中,俗曰粉刺,解表已,玄府谓汗空也。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 形小而大,如酸刺枣,或如按(疑“豌”)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待耎而攻之,大甚出之。“这与现代皮肤病学所论痤疮与青春期雄激素增多,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皮脂瘀积于 毛囊形成脂栓(此即中医所谓因青春期“相火炽甚”,“阳气内郁”,“脂液遂凝,蓄于玄府”),同时,皮 脂被毛囊中存在的痤疮棒状杆菌分荽(中医所为“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生成游离脂肪酸。后 者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毛囊内容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 “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化脓而形成脓肿(“痤谓色赤,脂愤内蕴血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可谓不谋而合。清热祛疮口服液原为我院心脏内科的协定处方,临床应用十余年,疗效显著。笔者对清热祛疮口服液进行了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组方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 1.1 处方 桑白皮、黄芩、栀子、黄连、连翘、地黄、牡丹皮、山楂、薏苡仁、茵陈、甘草、大黄 1.2 制备工艺 1.2.1 前处理 取上述原料药十二味,按《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加工成炮制品,备用。 1.2.2 煎煮 取以上炮制品,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5小时,合并二次煎出液,静置沉淀12小时,取上清液滤过,备用。 1.2.3 浓缩 取以上滤液,浓缩至药材(g):药液(ml)为1:10,放冷至70℃,备用。 1.2.4 澄清剂溶液的配制 采用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按说明书配制如下: A组分溶液:称取5.0g A组分细粉,用少量水搅拌成糊状,再加水至500ml,溶胀24小时。搅拌,双层纱布滤过,即得1%粘胶液。 B组分溶液:称取5.0gB组分细粉,用少量1%醋酸溶液溶解并搅成糊状,然后加1%醋酸液至500ml,溶胀20小时。搅拌,双层纱布滤过,即得1%粘胶液。 1.2.5 除杂 取以上浓缩液,按5%澄清剂用量,先加B组分,后加A组分,以100r/分钟的搅拌速度进行搅拌,每组均搅拌10分钟,待30分钟后,2000r/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1.2.6 浓缩 取以上上清液,减压浓缩至浸膏状,用适量水稀释,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备用。 1.2.7 配料 取以上滤液,加入尼泊金乙酯、苯甲酸钠,再加适量水至1000ml,冷藏24小时,滤过,封装于10ml安瓿中,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 2 质量标准 2.1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液体;味苦,有少许轻摇易散的沉淀。 2.2 鉴别 (1) 取本品20g,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水50ml,煎煮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1倍量乙醇摇匀,离心,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15:8:1.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