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共性在临床上的应用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病的共性在临床上的应用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温病的共性在临床上的应用探讨 李跃琨   (云南省建水县陈官中心卫生院 654399)   【摘要】 温病是由外感温热病邪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特征并具有传染性和季节性的一类疾病。它包括了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某些传染小而不严格规定隔离的感染性发热疾病。这类疾病导致病原因各异,发病季节不同,症状表现不尽一致,但它们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具有温热性质之特点,所以总称为温病,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冬温、温毒、温疫等。   【关键词】 温病;治法;共性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309-02   各种不同类型的温病,各具特点,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如病因方面,均为感受各种温热病邪,以温为阳邪,必从火化,因之在病机方面,易于化燥伤阴。表现于证候方面,初起以热温为主症,在病变过程,易于出现神昏谵语、斑疹、吐衄,在病程后期,易风动痉厥等[1]。兹分述如下:   1.抑制高热、渐入坦途   温病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受温热病邪所致,所以有“温病必发热”之说。各种温病都具有发热这个共同症状,温病之发热是机体对温热病邪的一种全身反应,它具有两重性,一种主动防御反应,为正邪相搏,正气抵御的必然现象;另一方面,发热毕竟是个病理过程,常会消耗正气,损害机体,严重时甚至因发热而造成不良后果。临床常用退热法有以下几种。   1.1 清气透表退热法:   适用于邪热已入气分,但卫分之邪未尽,证见高热而微恶寒,口渴多饮,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黄中带白,舌质红,脉浮洪躁盛。治法:清气泄热,解表透邪方药:银翘白虎汤(银花15g连翘10g竹叶6g薄荷6g生石膏30g粳米30g知母10g生甘草6g)本方取重用石膏辛寒清泄里热,知母苦润清热生津,甘草、粳米养胃和中,银花、连翘、辛凉透表解毒,竹叶、薄荷领邪外出,合之共奏清气泄热,解表透邪之效,渴者加花粉,咳者加苏子、杏仁、前胡,头痛加川芎、白芷,津伤者加沙参、玉竹、石斛、麦冬。   1.2 大清阳明退热法   适用于温热病邪全入气分,胃热亢盛。证见高热不恶寒,面赤气粗,大渴饮冷,大汗出,苔黄舌红,脉洪大。治法:辛寒清气,大泄胃热方药:新加白虎汤(生石膏30g陈仓米30g知母9g益元散9g鲜竹叶6g薄荷10g嫩桑枝15g)方中取白虎汤辛寒清气,大泄胃热,粳米易陈仓米以护仓廪之关,加薄荷以助石膏达热出表之功,益元散导温热湿浊之邪从小便而出,嫩桑枝熄风定痉,鲜竹叶领邪外出,合之共奏清泄中焦阳明,上下内外分消之剂。   1.3 通下里结退热法   适用于阳明腑实、燥屎内结。证见高热持续不退,日晡益甚,腹满而痛,大便闭小便濇,舌苔焦黑起芒刺,唇裂咽干,脉沉实有力。治法:通下腑实,养阴增液。 方药:增液承气汤(生地24g元参30g麦冬24g大黄9g芒硝5g)方中取元参味苦碱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麦冬养胃生津,为能补能润能通之品,生地滋养阴液,大黄、芒硝泻热软坚,攻下腑实,共奏滋阴攻下,增水行舟之效。   2.神昏谵语,开窍复苏   昏谵的基本特征是:意识丧失,神志障碍,语无伦次,深度昏迷可以昏睡不语,又称为昏愦,多与热邪或湿热痰浊侵脑蒙窍有关。在温病中称做“热闭心包”或“湿热酿痰蒙蔽心包”,都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宜积极采取“清心开窍”或“豁痰开窍”的急救措施,使之神志复苏,临床常用的治法有如下两种。   2.1 清心开窍法:适用于热闭心包,内窍不通,证见身体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清心开窍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清宫汤:元参心9g莲子心2g竹叶卷心6g连翘心6g犀角尖6g(磨冲)连心麦冬9g。清宫汤专清心包邪热,包络为心之宫域,故清心包之热谓之清宫。方中取犀角以清心热,玄参心、莲子心、连心麦冬,清心滋液,竹叶卷心、连翘心泄热,合之使心包邪热向外透达而解。   2.2 豁痰开窃法:适用于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时清时寐,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2]。治法:清利湿热,豁痰开窍。方药:菖蒲郁金汤 鲜石菖蒲3g,广郁金5g,炒山栀6g,连翘9g,菊花5g,滑石12g(包)竹叶9g,丹皮6g,牛蒡子9g,竹沥3匙,姜汁6滴,玉枢丹2g(冲服)本方用鲜菖蒲、郁金芳香宣窍,合以山栀、连翘、菊花、丹皮、牛蒡子、竹叶清泄热邪,竹沥清化痰热,姜汁、玉枢丹化浊开窍,合之共奏清热利湿,化痰开窍之效。   3.风动痉厥,熄风止痉   痉指痉挛强直而言,轻者手足蠕动,颈有抵抗,重者肢体抽搐,口角痉挛,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厥的含义有二:一为四肢逆冷;二为昏晕厥逆。痉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