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
管稷平(塔河县人民医院 165200)
【中图分类号】R3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163-02
【摘要】目的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也是特发性的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s)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目的:讨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病理活检及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ILD。依据有无肺活检结果,将确诊标准分为2种。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诊断
(一)概述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也是特发性的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s)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经数月或数年逐渐恶化,多在出现症状后3~8年内进展至终末期呼吸衰竭或死亡。其主要病理特点为肺间质、肺泡腔内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混合存在。IPF属于特殊的独立疾病的ILDs(间质性肺疾病),其临床演变规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与其他类型的II有明显区别。
(二)流行病学
IPF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国外相关资料估计的发病率为(3~6)/10万,个别国家达(27~29)/10万。大部分IPF患者年龄为50岁以上,高峰发病在70岁左右。35~44岁的人群发病率为2.7/10万,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大于175/10万,儿童发病极为罕见;男性略高于女性。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IPF的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污染、细胞毒性物质、真菌及病毒感染和吸烟有关。此外,遗传基因对发病过程可能有一定影响。
IPF的发病可能是炎症、组织损伤、修复持续叠加的结果。致病因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上皮下基底膜破坏;机体启动成纤维细胞募集、分化、增殖,致使胶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生成;损伤的肺上皮细胞和浸润的白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分泌 TNF-alpha;、TGF-beta;和IL-8等炎症介质,促进肺纤维化过程。肺泡内氧化负荷过重,也可能参与肺泡损伤过程。肺组织的慢性损伤和纤维增生过程最终导致肺纤维化。
(四)病理
IPF的病理改变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其主要特点是病变在肺内分布不均,可以在同一低倍视野内看到正常、间质炎症、纤维增生和蜂窝肺的变化,以下肺和胸膜下区域病变明显。肺泡壁增厚,伴有胶原沉积、细胞外基质增加和灶性单核细胞浸润。炎症细胞不多,通常局限在胶原沉积区域或蜂窝肺区。肺泡腔内可以见到少量的Ⅱ型肺泡细胞聚集。病理检查可以看到蜂窝肺气囊、纤维化和纤维增殖灶,继发的改变有肺容积减少、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肺动脉高压。
(五)分类
ATS/ERS最新的临床-影像-病理(clinical radiologic patho— logic diagnosis,CRP)分类,将liPs分为7种类型。
(六)临床表现
IPF起病隐匿,主要症状为干咳和劳力性气促,并随肺纤维化的发展而逐渐加重,通常无肺外症状,但也可见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合并感染时可有高热,有时也出现关节酸痛,极少有胸痛。
查体时可发现患者呼吸频率增快。重症患者均有发绀、低氧血症。听诊双肺可闻及吸气末Velcro啰音,通常位于肺底。20%~50%的患者有杵状指(趾)。晚期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表现。
(七)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弥漫的网格状或网格小结节状浸润阴影,以双下肺和胸膜下较明显,通常伴肺容积减小。个别早期患者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间质浸润灶、肺泡不透光区(毛玻璃样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直径多在3~15MM大小的多发性囊状透光影(蜂窝肺)。HRCT可发现早期病变,如肺内呈现不规则线条网格样改变,伴有囊性小气腔形成,较早出现在胸膜下,小气腔相互连接可形成胸膜下线。HRCT是诊断IPF的重要手段之一。
2.肺功能检查 可见进行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量减少,且多早于肺容积的减少。静息时动脉血气可能正常或有低氧血症(继发于通气/灌注比例失调)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状亦可在用力后出现或加重,因此运动时的气体交换是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