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马国章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187-01
特应性皮炎,亦称异位性湿疹、特应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Besnier痒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等,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1 临床表现
多于出生后2~6个月发病(半数以上在出生后2年以内),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多形皮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炎症可由急性到慢性,反复发作,主要表现有: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结痂、苔藓样变和皮肤抓痕、皮肤干燥、继发感染,多有剧烈瘙痒。
1.1 婴儿期特应性皮炎
以往又称婴儿湿疹。大约60%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发病,通常在出生2个月以后。初为颊面部红斑、瘙痒,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大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由于搔抓、摩擦,很快形成糜烂、渗出性损害和结痂等。皮疹迅速扩展到其他部位,包括头皮、额部、颈、腕、四肢屈侧等。
1.2 儿童期特应性皮炎
多在婴儿期缓解l~2年后,自4岁左右开始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肘窝、胭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部,皮损潮红、渗出现象较婴儿期轻,丘疹暗红,伴有抓破等皮肤损伤,久之则皮疹肥厚、苔藓样变。此期瘙痒仍很剧烈,形成“瘙痒一搔抓”恶性循环。
1.3 青年成人期特应性皮炎
指12岁以后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特应性皮炎,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皮损常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肘窝、腋窝、四肢、躯干。除上述症状外,皮疹常为泛发性干燥丘疹,或局限性苔藓化斑块。抓后有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较少渗出。
2 治疗
2.1 一线治疗 以讲解传授相关疾病知识、给予温和的外用制剂和系统用药为主。
(1)基本建议:医护人员有责任在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安全治疗的方法间作出权衡。应向患者讲解有关该病的最新知识、诱发因素、治疗方案及其利弊,向患者示范外用药物治疗的正确操作。
(2)减少诱发因素:影响异位性皮炎病情的因素在不同患者之间、同一患者在不同发病期间可有不同。
由于该类患者大多皮肤干燥,故应尽量减少有刺激性的肥皂和去污剂,避免过热的室内环境,避免接触羊毛制品。注意减少摄入刺激性饮食,远离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避免接触斑贴试验反应阳性物质可减少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几率。注意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精神紧张可加重病情,故应教育患者学会放松,保持良好的心境。
(3)外用药物:选择外用药物的剂型应以皮疹形态为依据。
1)洗浴对缓解症状有效,但在洗浴后要尽快涂擦润肤剂,以维持皮肤水分。
2)皮质类固醇制剂是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最主要药物。基本原则是每日1~2次外用适当效价的皮质类固醇制剂,连续3~7天,待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后,减少用药次数或选用效价较低的制剂维持治疗。一般而言,成人可首先外用较强效价皮质类固醇激素,然后过渡到中等效价激素;幼年患者首先选用中等效价激素,待炎症控制后,过渡到低效价激素。合并感染者可合用抗生素制剂。
2.2 二线治疗 绝大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反应良好。对治疗抵抗者,应检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除外抗生素抵抗的细菌感染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并考虑二线治疗方案。
(1)强化外用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使用更强效价的外用激素制剂,或收入院治疗。
(2)包扎湿敷:多用于严重的幼年或少儿患者。将较多的皮肤润泽剂或低效价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涂擦于皮损处,用一层预湿的有吸收性的绷带缠敷,其外缠敷一层干燥的绷带。每12小时更换一次。
(3)控制过敏
1)食物:有约10%的儿童异位性皮炎患者可因饮食使病情发生变化,但成人患者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小。如怀疑对某食物过敏,可每3~7天试食一次,若对病情没有影响,可正常食用。
2)吸入物:尘螨是最常见的使异位性皮炎加重的吸入物。定期在房间喷洒杀虫剂,或每日用高吸力吸尘器清扫房间有一定作用。
2.3 三线治疗 用于上述治疗反应较差、病情严重且较顽固的患者。
(1)药物:一些系统药物可用于顽固的异位性皮炎。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成人服用30~50mg/d强的松有效,但要注意长时间应用的不良反应。甘草酸二胺有激素样作用,但相应的不良反应较小,口服100~150mg,每日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