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使女的故事》中的仪式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使女的故事》中的仪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 玲 刘克东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ng Handmaid’S Tale)是继20世纪“反乌托邦三部曲”——扎米亚京 的《我们》、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之后 最出色的反乌托邦小说。该书自1985年出版以来,荣获包括加拿 大文学最高奖总督奖、《纽约时报》书评专栏年度最佳小说奖和艾 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说奖等多项大奖,其魅力经久不衰,一 直是文学评论界研究的热点。 《使女的故事》讲述了11世纪初发生在极右势力原教旨主义 者统治的反乌托邦基列国的故事。基列圈内,生态环境恶劣,很多 人患kr不孕症。于是少数具备生育能力的女人被迫成了“使女”, 专职负责替国家统治者大主教们传宗接代;在国家管理方面,基列 国制定了各种“仪式”,实施宗教极权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思想 和行动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企图完全消灭国民的个性。位于基列 国金字塔顶端的是推行原教旨主义的大主教,他们领导的军队等 论‘使女的故事)中的仪式 ·395· 级森严,其中有一批人专门负责侦察异端分子,称为“眼目”。这种 白色恐怖使得国民心惊胆战,稍不小心即有可能成为极权统治的 牺牲品。女人是基列国的弱势群体,她们像商品一样被人加上标 签分门别类。像反乌托邦小说中常见的人物一样,她们都身着制 服,单是她们衣服的颜色和样式就说明了她们的身份:穿象征纯洁 的蓝色衣服的是大主教的妻子,被称为“夫人”,是女人中身份最高 的群体;穿象征着鲜血的红色衣服的是专职负责生育的使女;负责 教化使女的称作“嬷嬷”,她们的任务是教育使女们心甘情愿地做 基列国的“生育机器”;穿世俗的绿色衣服的是马大,即负责家务劳 动的女仆;穿廉价的多色衣服的是经济太太,即穷人家的家庭主 妇;穿基列国成立之前的晚礼服的是妓女,她们为大主教们提供性 服务;另外还有一类称作“非女人”,即那些具有反叛倾向、年老无 用或者被证明没有生育能力的使女,负责在“殖民地”从事打扫核 废料等危险的工作。像男人世界一样,这几类女人之间界限森严, 职责明确。 仪式划分了一个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界限,它使统治者得以 在不同群体之间有区别地分配权力。仪式一方面压制被统治者, 使其保持沉默,另一方面规定他们根据成规发言、讲话,统治者因 此控制了话语的意义。福柯指出,在中世纪权力对个体的规训大 多借助于各种仪式加以展示,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维护王权的系 列仪式以及对于敢于挑战王权者的惩罚仪式。在《使女的故事》 中,各种维护基列统治、惩罚反抗者的荒谬、残忍的“仪式”构成了 基列国民生活的主要内容。按照规定参与仪式,并执行在仪式中 的限定角色,是基列国的被统治者生存下去的第一条件,这一点对 于处于统治者眼皮底下的使女来说尤其如此。 ·396· 中加两国在21世纪的战略合作 小说的叙述者奥弗弗雷德是一个名叫弗雷德的大主教的使 女,从她的口中读者了解到基列国的故事。对于奥弗弗雷德而言, 参与各种各样的规定的“仪式”是她和与她同等地位的使女的生活 的主要内容。首先,使女需要通过“夫人”的“面试”才能得到“工 作”,正式成为大主教的使女。对使女来说,这种面试堪称一种仪 式,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要遵循成规:尽管平日里只有大主教和 “夫人”才能从前门进出,使女、马大等人必须由后门进出,但使女 第一次到大主教的家却要从前门进入,因为这样才显得出“夫人” 对将要和她丈夫执行生育任务的使女的尊重和宽宏大量。在和她 的“夫人”赛琳娜·乔伊沟通的过程中,奥弗弗雷德牢记使女教育 学校“拉结与利亚中心”莉迪亚嬷嬷的“教导”,不敢多说或说错一 个字,以至于她觉得自己像个“被人用绳子拽一下就单调地应答一 声的玩偶”a),她自己心底的声音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早已沉寂。 实际上,赛琳娜·乔伊也谈不上什么言语自由,至少不管她是否真 的在意,在会见她丈夫的每一个新的使女时她都忘不了加上这样 一句话:“至于我的丈夫,他就是我的丈夫。我们至死才会分开。 我希望你清楚这一点。”(P.16)同时,她果断地掐断了手中的香 烟。她的冷淡和言行中流露出来的仇恨把本想把她当作“一个年 长的姐姐,母亲一样的人物,能够理解和保护”(P.16)自己的奥弗 弗雷德的期望全部化成了幻想。 奥弗弗雷德大部分时间呆在她监狱般的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