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源学与古代目录研究——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为例研究.pdfVIP

论史源学与古代目录研究——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为例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1979 2黄润华,屈六生.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3乌林西拉.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4孙蓓欣,申晓亭.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中国第一部大型少数民族古籍联合目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 , (6) 5国家民委古籍整理研究室.新中国民族古籍工作.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6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编委会.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7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族历史文献编译组.北京现存彝族历史文献部分书目.中央民族学院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族历史文献编译组编印,1981 8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乌林西拉.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著录标准化刍议.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6(2) 10张公瑾.民族古文献概览.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11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12戴庆厦.中国彝学.第一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论史源学与古代目录研究 ——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为例 史丽君(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善于运用多种考据方法对所著录的典籍展开考证,其 中考证史源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项内容。《总目》在著录典籍时,不仅注意“将文中人名、故事 出处考出,追寻其史源”,并且一考证其讹误’,看其利用的这些史料是否正确,即是否符合历 史史实;如有错误,还要进一步追寻造成错误的原因”。…试举几例加以分析: 追寻史源是《总目》考证史源的基本工作。如《辽大臣年表》、《金大臣年表》提要中日:“大 抵据二史《本纪》所载命官年月,编次成书。”【23《总目》指出这两部年表所据史料为《辽史》、 《金史》两部书中已有材料,作者仅将材料整理编次,并未进行任何再考证,从史源学上来讲,这 两部年表“但取便检寻,无所考订”,学术价值不大,仅具备工具书的作用。又如《续后汉书》提 要谓:“《魏志·废传》八十九,多援裴注以入传。其《增传》亦皆取材于注,间有注所未及者,建 安以前事则据范书,建安以后则不能复有所益。”[31《总目》对萧常《续后汉书》所用史料进行了 一番考察,指明其资料来源不外裴松之《三国志注》和范哗《后汉书》,并在考证史源之后做出 “大旨在书法,不在事实”、“常之所长,不在考证”的中肯评价。再如《契丹国志》提要载此书 “穆宗以前纪传,则本之《资治通鉴》,穆宗以后纪传及诸《杂记》,则本之李焘《长编》等书。其 《胡峤陷北记》则本之欧史。《四夷附录》、《诸番记》及达锡伊都等传,则本之洪皓《松漠纪闻》, 《杂记》则本之武圭《燕北杂记》,皆全袭其词,无所更改,间有节录,亦多失当。”【41在考证《契丹 219 国志》的史源之后,《总目》认为此书大抵取前入记载原文,分条采摘,排比成编,而且在引用材 料时多有失当之处。通过史源的追寻和史料的比较,《总目》以精密的考证为依据揭示了典籍 质量的优劣。对于那些仅取前人资料抄掇而成无所创建的典籍,《总目》评价较低,认为“不足 当著书之目”。”’试想如果离开了对史源的考证,还能做出这样准确的评价吗? 证讹误是《总目》考证史源的又一重要内容。如《七国考》中“秦水心剑事,本见《续齐谐 记》,乃云《白帖》;秦舍晋侯于灵台,本见《左传》,乃云《列女传》,亦往往不得其出典。”∞o通过 考寻史源,《总目》纠正了《七国考》两则错误。又如《大金德运图说》记载了大量关于金朝德运 的案牍之文,《总目》认为此书所持五德之说颇为荒谬,“五德之运不见六经,惟《家语》始有之。 而其书出于王肃伪撰,不可据为典要,后代泥于其说,多侈陈五行传序之由,而牵合迁就,附会 支离,亦终无一当。”[71通过考证五德之说的最初来源,追溯五德之说原本出于伪书,其论不可 靠,不可引为定说。再如在《郡斋读书志》旧1提要中,《总目》通过对《经籍考》所引内容的考证, 证明《经籍考》主要依据衢本而成,但兼采袁本,并指出当时流传的衢本和袁本都已经后人删 削,皆非当日原貌。这一考证纠正了人们长久以来认为《经籍考》皆采自衢本的错误认识。 经过对史料来源的一番考寻和纠谬,《总目》对典籍的评价更加中肯得当,还纠正了前人史 学著作中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