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寸容天意 犬马报丹诚
鼻烟壶是一种精巧的容器,更是供人欣赏、显示身份和地位的工艺品。乾隆年间督陶官唐英曾亲自设计鼻烟壶式样,并将景德镇御窑厂各工匠召至他所在的九江关署,指导制作器物坯胎,再运到景德镇烧成。这是御窑厂制瓷史上唯一的外地制作。事情的缘由要从《唐英奏折(14号)》说起。
一、解读《唐英奏折》
乾隆四年(1739年)内务府员外郎唐英在淮安关任满后,受命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旋调九江钞关,仍兼理陶政。于每年春秋两次赴景德镇督管烧造事宜。乾隆九年(1744年)二月初八日,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折(14号)》云:
窃奴才于乾隆八年(174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接到内大臣海望寄字,钦奉上谕:着唐英照此挂瓶花纹、釉水颜色烧造些各款式、各色鼻烟壶。着其中不要大了,亦不要小了,其鼻烟壶盖不必烧来……
奴才接字之日,正值泥土凝冻,岁例停工,各匠俱已回家,窑火亦皆停歇①。奴才伏念鼻烟壶尚属小件坯胎,可以烘烤制造,亦便于包襄赍送②。因差人至各匠家传集九江关署⑤,奴才亲自指点,恭拟坯胎数种,并画定颜色、花样④。即于新正赍赴厂署,在民户烧造粗瓷之茅柴窑内攒行烧制,并令星夜彩画⑤。今攒造得各款式鼻烟壶四十件,着奴才家人赍京恭进。惟是时届停工,攒造匆剧,恐釉水、款式未能仰合圣意,故不敢多造,亦不擅敢动烧造钱粮,奴才暂行捐制⑥,恭请皇上教导改正,以便钦遵,俟开工之后再行动项制造……
注:①雍、乾时期,御窑厂每年的烧造时间,根据景德镇气候而定。乾隆四年,唐英《奏请赴窑厂经理陶务由九江知府照管关务折》云:“其(御窑厂)最关紧要之时,在春则于二、三两月,秋则于八、九等月。”到了严寒冬季,大地有霜冻,泥料不宜做坯,窑厂要停工。唐英《珠山行馆书怀》诗原注云:“厂例:三月开工十月止,余每岁两次临厂。”
据乾隆《浮梁县志》载,当时在景德镇从事瓷业生产的各工种工匠,本地(浮梁县)人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客籍人,其中多来自邻县都昌和波(鄱)阳。嘉庆年间景德镇人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之一日:“蚁蛭蜂窠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原注:“镇坯房皆矮屋(图1),工作多都、鄱并客籍人,本地近少业陶者。”这一大群工匠都不带家属来景德镇,单身住在坯房或窑房里。每年冬季停工后,他们就结帮还乡过年。
②鼻烟壶造型小巧,做坯不需用陶车,可采用印坯法。制作工艺是:先依照造型设计图稿制成模范,再用泥块套模印坯成型。印坯法可实用于各式各样的款式,如扁葫芦式(图2)、抱月式(图3)、瓜棱式(图4)。
③九江距离景德镇153公里(唐英在一首诗的序中云九江“距厂三百余里”),与都昌毗连,船只往来尤为便利,较都昌至景德镇更近。皇帝谕旨下来,抓紧时间部署制作方案,丝毫也不能懈怠。在制作坯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涉远一起返回景德镇,不如果断派人就近到都昌、鄱阳两县的各工匠家中,邀他们集中到九江关署来。“各工匠”是指成型的做坯匠(详见下文)。
④遵谕旨指定的挂瓶花纹、釉水颜色,唐英亲自设计各种式样的鼻烟壶,并绘制出装饰纹样和色彩的样稿。因为挂瓶与鼻烟壶造型的差异,又有“烧造些各款式、各色”的旨意,留给了唐英构思鼻烟壶造型、花样的艺术空间。
⑤在九江关署完成鼻烟壶的坯胎制作,即于新年(乾隆九年)正月运到景德镇御窑厂,装坯入匣,搭在民窑户的茅柴窑内烧成瓷。时间紧迫,下令连夜彩绘。
以上行文次序反映了烧造工艺,推断出这批鼻烟壶的品种是釉上彩。也说明了第④之“画定颜色、花样”不是指在坯胎上彩绘釉下彩,而是唐英自画彩绘鼻烟壶的样稿,提供给“星夜彩绘”的匠师们临摹用。
为何“窑火亦皆停歇”,不重新点燃,而要放在“民户烧造粗瓷之茅柴窑内”烧制呢?
平时,御窑厂生产官窑器都是在“柴窑”内烧成。柴窑,又称镇窑。以松木为燃料。火力猛,温度均匀持久,用于烧细瓷。据唐英《陶冶图说》“成坯入窑”条云:柴窑“窑制长圆,形如覆瓮,高宽皆丈许,深长倍之。”“其烟突围圆,高二丈余。”烧一次,下午点火,烧一昼夜歇火,再待一昼夜自然降温后开窑。大形制的柴窑停火后,重新烧窑,先要预烧,将炉膛烤干。专门为了烧数十个小鼻烟壶,体积太小,耗时损财费人力,显然不当。茅柴窑,即槎窑,形制小于柴窑。以灌木、杂树枝丫为燃料,易点燃起火,火力时猛时弱,民窑用于烧造粗瓷,如渣胎碗之类。将鼻烟壶放置槎窑“攒行烧制”,每次在窑内有限的最好窑位烧少量的坯件,风险小,积聚起来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⑥因为是特定的时令,特殊的烧制,深恐不合圣意。不敢动用公帑,由唐英自己垫付烧造费用。
二、唐英呈进的鼻烟壶
唐英和御窑厂的工匠们经过两个月紧张的制作,浔景两地奔波,完成了一项特殊的制瓷任务。接着御窑厂“开工之后,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