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圆结合,古逸浑穆
隶书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秦代时已普遍流行于民间,它在民间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西汉末期和东汉时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隶书形体由长方趋向宽扁,由纵势转向横势,笔画已趋工整,拨挑也更为完美,而点画俯仰呼应使隶书的艺术性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最能代表隶书成就的就是东汉碑刻。东汉盛行立碑刻石的风气,碑本身就是一件石刻艺术品,碑的重要部分碑文,要和碑构成完美的艺术形式,因此当时人们特别注重书法。东汉碑刻隶书,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1)字形比较方正,法度严谨,波磔分明;(2)书写比较随意自然,法度不十分严谨,有放纵不羁的趣味。《西狭颂》和《张迁碑》同属于前者,它们有倾向古朴雄强的风格,刀刻的效果明显,笔画呈现方棱,转折崭齐,结体方正。近人蒋文光评《西狭颂》云:“结字方整挺健,端庄稳重,以及行气整肃的特点,与《张迁碑》相近。”可以看出《张迁碑》与《西狭颂》有着许多的联系,《张迁碑》源于《西狭颂》。
一、《西狭颂》
1.《西狭颂》的历史背景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此为摩崖刻石,在甘肃成县天井山上,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六月,刻石内容为歌颂李翕治理西狭阁道(即栈道)的政绩。李翕,字伯都,汉阳(治所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南)河阳(故城在今甘肃省静宁县南)人。郡之西狭为通往巴蜀之要道,阁道狭窄,车骑不能畅行,碑文写道:
郡西狭中道,危难阻峻,缘崖俾阁,两山壁立,隆崇造云。下有不测之溪,厄窄促迫,财容车骑,进不能济,息不得驻,数有颠覆随坠之害,过者创楚,惴惴其栗。君践其险,若涉渊冰。
李翕乃亲临视察,并命属官李瑾、仇审等率工徒凿除巨石路障,削高就低,平夷正曲而拓展之,遂成往来通达。武都郡远吕国等特勒石作颂,以纪李翕之政绩。武都郡太守李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交通专家。他在做黾池县令的时期,就率领民工开通过道路。相传天降五瑞,《五瑞图》描述的就是此事。开通西狭道路的前一年,他在汉中任职时,曾率领当地的民众在略阳嘉陵江边的悬崖上凿石架木,修起阁道,以济行人。当地百姓也曾为他立了碑,就是“三颂”中的《?M阁颂》。
《西狭颂》高290厘米,宽198厘米,22行,行20字。字方整,一寸二三见方,首尾不缺一字。因摩崖上部刻有篆额“惠安西表”四篆字,故有称之为“惠安西表”。右侧岩壁,刻有黾池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甘露、木连理五瑞。画法飞动并加题字,其隶书题字似与《西狭颂》同出一手,古朴方整。另外,图下方有“五官掾上禄上官正”等12人题名。《五瑞图》是对《西狭颂》的形象补充,二者联系起来看,图文相应,虚实相生,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的佳篇奇构。
《西狭颂》由仇靖所作并书写,《隶续》云:“西狭颂题名,其仇靖字汉德书文者,挥翰遗词皆斯人也。”碑文末刻有“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书文”开创书家落款之先例。仇靖,字汉德,是地位很低的官府小吏。“下辨”是当时的道名,相当于县,属武都郡,在今成县西同谷一带。
2.西狭颂的风格特征分析
《西狭颂》为著名的汉刻石之一,清杨守敬评此碑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康有为评为:“疏宕。”《西狭颂》隶法简淡古质,浑然天成,为后世书家所重。此刻石那浑穆的气象,开张的架势,遒劲的笔力,无不体现出了汉人博大的胸襟。碑中结字宽博疏朗,每一个字都充满四周,方朔评云:“字大纵横不过三寸,宽博遒古。”
隶书以横取势,虽在碑中表现得很明显,可是直里拔起的雄伟气息,却占据着相当的优势。此碑用笔方圆兼施,运笔多趋于圆熟便利,极富变化,且带篆意,行气整肃,章法茂密,其笔致挥洒自如,峻逸豪放,宏伟壮观的气魄,结字方整挺健,端庄稳重,以及行气整肃的特点与《张迁碑》相近。
如果仔细观赏,不难看出《西狭颂》有的字略省波迭捺笔有波横画平无波,运笔多趋圆熟便宜,有趋向魏、晋新隶(即真书)的发展迹象,梁启超评云:“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此碑虽属汉隶作品,可是字形结构则篆隶兼有,亦可以说带有较多的篆意,然而此碑毕竟还是隶书,因此它仍然带有更多隶书的特点,如其撇、点、捺和横画的蚕头雁尾,以及用笔破圆为方等,就足以说明它仍以隶书占据绝对的优势。故这一篇刻石文字,可以说是上承秦篆下启新隶的代表作品。通篇行气整齐,章法茂密古逸浑穆宏伟壮观,近人佘雪曼评《西狭颂》说:“其艺术特点,是庄严浑穆,天骨开张,有博大真人气象。”更可贵的是,在以隶为主兼有篆意的整个作品中,由于搭配合理,整体不仅无生硬拼合之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古意盎然之美。此碑的风格可用清末隶书大家杨岘的话来概括,有着“古而肆,虚而和”的特色,说“古”是因为此碑字体不但带有篆意,而且还方拙得不肯完全俯就隶书的以横取势;说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