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作伪手法大观(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书画作伪手法大观(三)   (接上期)      二、改头换面的作伪手法      这种改头换面的作伪手法历史延续性很长,从宋代开始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这种作伪形式是把小名家的作品改成大名家的,把无名的改成有名的,把时代近的改成时代远的。这种“改头换面”的作伪手法是一种以趋利为目的作伪手法,另外参与改动的人除了作伪的画工,也有一些画商、好事者参与谋划。因此说,这种手法当中有着强烈的商品意识,对古代书画文物破坏严重,性质十分恶劣,改头换面的作伪手法与“临”、“摹”、“仿”、“代笔”等作伪手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说是名副其实的作伪。其手法包括:改、添、揭、移、减、拆配和割裂六种主要手法。      1.改。所谓“改”,即指改动作品的一部分,甚至整个面貌,是将前人书画真迹改头换面,另立名目。从宋徽宗时期开始,收藏书画、古玩者日益增多,一些书画商人以及好事者,多借以名家字画,断章取义,裁为几段。甚至把名气不太大的书画家的作品,改动款识、题跋,再添上名家题款,借此抬高书画作品的价值。北宋的书画大家米芾在《画史》中也曾叹息道:“今人好伪不好真”。意思是说,一件唐代李升的真迹,经人改款后却变成了李思训伪作,而当时的人却好伪不好真,令人叹息。由此可见,北宋时期书画鉴赏收藏之风气大致如此。   “改”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拼改,通过改动使画面完全变样,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改动;   第二种是割改,主要是以一割二、割三,以大割小等;   第三种即改款,把小名家款字改成大名家的,把无名的改成有名的,把年代近的改成年代久远的。这种手法最为常见。   比如: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手卷,此书原本是明代徐中行临元代书画大家赵孟?\的行书《后赤壁赋卷》。因此卷与赵孟?\所书的《烟江叠嶂诗》风格有几分相似,作伪者将徐中行本款割去,署上赵孟?\的“子昂”款,并钤上“松雪斋”伪印,徐中行远不如赵孟?\的名气大,这样就增高了这件作品的价值,一时蒙骗了行内的许多人,所以人们一直认为这件《后赤壁赋卷》(图17)是赵孟?\亲笔书迹。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把年代近的改成年代远的,把小名家改成大名家的例子。但后来有专家发现,此卷前引首上钤有一方“天目山人”印章,查“天目山人”得知不是赵孟?\的印章,而是徐中行的印章,再仔细观察书法的字体发现也不是赵孟?\的字体,是徐中行临作,最后专家给以正名。   另外也有不明原因的改款现象。比如:清初金陵八家之一的吴宏《山水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被改款为陈卓,陈卓虽也是金陵八家之一,名气却不如吴宏大,但为何改款,莫名其妙,原因不明。      2.添。添,即后添款,在无名款的作品上添上款字和印章,一般是添上名家的款字和印章,以冒充名人字画,以次充好,盗名欺世。作伪者往往是根据无名画作的风格特点,添上某风格相近的大名家的款字及印章,或者添上年代较远的书画名家的款字和印章。无款书画添上名家款的例子很多见,其目的是抬高书画作品的价位,以牟取高利,这种情况多见于明清两代。   另外也有作伪者将一些只在末页署款的册页,拆成单页,每页添款后分头出售,还有的是将大幅的立轴一分为二,在另一半无款幅上添款,有时也在已失署款的真迹上添款,或无款真迹上添加前人鉴藏印章,这些都是对真迹的画蛇添足,反而增加了疑点。   另外还有将有款画改款为题,再添款,使小名家作品变成大名家作品。比如:清代查士标的《水墨烟云淡荡图》,上有李誉题款“丁未清和月临为楚先生大雅之政,永之李誉”。说明此画是李誉所作,然而作伪者见此图画风与查士标画风格相近,所以就在画上添上了查士标、王?、恽寿平三题,于是就成了查士标画并题,王?点染并题,恽寿平作题旁证,也就成了一幅大名家的作品。但此作问题出在李誉款字未去掉,三位大名家的题跋字体又有问题,所以破绽百出,稍加鉴别就能识破其添款的手法。   另外有一种现象是在真迹上画蛇添足。也就是说有的作伪是在无款的画作上添上名款,实际画是对的,但伪款字好比画蛇添足。还有的在真画上添笔,本来画款印皆真,但章法上欠妥。比如:清代扬州画派华苗的《杨柳山禽图》,就是被人在左侧裁去一截,为了弥补布局方面的缺陷,又加上了一些桃枝花叶,使之成章法,但此人绘画水平不高,使本来是真迹的作品,却失去了光彩,应是一件弄巧成拙的典型例子。还有的是在真迹上乱加收藏印。比如:南宋花鸟画家扬无咎《四梅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本来是真迹,无故添上吴镇伪印,以证明此画作流传有序,实际上是画蛇添足,劳而无功。也有在真画上添上伪题跋的现象。比如:《丽人采兰图》的唐寅款及印是后添的。(图18,明唐寅《王蜀宫妓图》真迹;图19,明唐寅款《丽人采兰图》)      3.揭。“揭”,即揭二层的“魂子”作伪。这种作伪形式出现在晚清时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