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多彩 灵动流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瑰丽多彩 灵动流畅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当时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明清两代是我国漆器发展的全盛时期,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并由实用转向陈设装饰领域,进入了以斑斓、复饰、填嵌、纹间等技法为基本工艺的千变万化的新时代。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飞扬流动、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关于漆器的制作工艺,在漫长的漆器发展史上可谓纷繁复杂,不胜枚举。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制作工艺。      剔红      剔红就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张成、杨茂、张敏德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嘉兴为雕漆的制作中心。元代的雕漆作品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极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海外。元代雕漆共有剔红、剔黑和剔犀3个品种,其中以剔红为最多;形制有圆盒、长方盒、圆盘、八方盘、葵瓣盘、樽等,以盘、盒居多;装饰图案有花卉、山水、人物和花鸟等。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均以黄色素漆为地,其上直接雕刻花卉,一般是在盘内正中雕刻一朵硕大的花朵,四周缀以小花朵及含苞欲放的花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一般刻有3种不同形式的锦纹,以突出自然界的不同景物。天空以窄而细长的单线刻画,类似并联的回纹,犹如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水纹由流畅弯曲的线条组成,似流动不息的滚滚波浪;陆地由方格或斜方格作轮廓,格内刻八瓣形小花朵,似繁花遍地。这3种锦纹又分别简称为天锦、地锦、水锦,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雕刻出楼阁、人物,以表现洒脱、超凡的文人士大夫形象为主。      螺钿      又称螺钿嵌。始创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到了清代,由于追求富丽堂皇的家具风格,促进了螺钿漆器,尤其是螺钿家具的发展,成为螺钿漆器的发展鼎盛时代。   螺钿嵌是用在髹漆工艺上的一种装饰手段,主要是采用螺蚌之贝壳,将其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于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镶嵌贝壳时蘸漆或在窝中事先点漆后嵌贝,以防贝壳脱落后还有残漆尚在。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将蚌壳镶嵌在漆器上作装饰了,唐五代时期这种工艺已有较大的发展。如在河南出土的唐代人物花鸟纹嵌螺钿漆背铜镜、苏州瑞光塔发现的五代嵌螺钿经箱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佳作,宋元时期这种工艺更为流行。   明代是古代漆器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出现了厚螺钿与薄螺钿作镶嵌并存的局面。厚螺钿又称硬螺钿,使用的钿片质地厚实,色彩较为单一,取材于色彩不太浓艳的老蚌、王珧、砗磲等贝壳,其厚度通常有0.5―2毫米。薄螺钿又称为软螺钿,是采用色彩比较浓艳的鲍鱼壳加工制成柔软有弹力的薄片,具有美丽动人的珍珠般的光泽,其厚度在0.5毫米以下,有的只有0.07毫米左右。软螺钿在制作上要求工匠有较高的技艺。   明末清初镶嵌螺钿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宫廷造办处内有专门工匠制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钿器。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大到屏风、门窗、桌椅、书架、箱柜,小到瓶、盒、杯、盘及文房用具等,无不用五彩缤纷的螺钿镶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来装饰。在乾隆时期随着经济繁荣,镶嵌螺钿的工艺品广为流行。这种制作工艺十分精细的嵌螺钿器物深受帝王及达官贵人的喜爱。螺钿的图案纹饰除了继续发展了明代已有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外,更多地以花草、虫兽组成的图案出现在木器上。其图案画意深远,寓意吉祥。有“竹报平安”、“瓜蝶绵绵”、“寿山福海”、“富贵牡丹”、“团龙”、“团凤”等。   螺钿的制作工艺,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们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