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珍品明仇英《赤壁图》卷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宝级珍品明仇英《赤壁图》卷考   2007年秋拍,在北京诞生了中国书画作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国宝级珍品明代仇英《赤壁图》以795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涵盖中国油画、书画等各类中国绘画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格的世界纪录。9月3日,它被一对神秘夫妇送到嘉德的前台,从而令这件稀世珍宝出现在拍卖场上,最初拍卖行估价5000万,拍卖现场从4000万起拍,参与举牌有十多人,举到近700D0万时,还剩下2个人,最终这幅作品被一不愿公开名字的内地企业买走。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目前所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便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本卷了。前二幅皆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云房银深等山间夜景。读者可以藉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像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上,履服岩,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夜游情境。其构思立意较前二图更为丰富美备。   三幅《赤壁图》画家都未记年。上海博物馆一图,石骨憎错,用笔峻健方硬,应是他得到周臣指援,力学李唐等南宋院画的盛年时作品。辽宁省博物馆一图,与仇英在项元汴家《临宋人六景》画风相近,应是他较晚之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这幅《赤壁图》卷,画法细缜,与几幅可以断为仇氏早年真迹风格相似,创作年代比上海博物馆《赤壁图》要略为早些。   关于仇英早年画风,学者们都认定他受到文徵明的影响。大家援引的史料,一是彭年所说“十洲少即见赏于衡翁”;一是文徵明《湘君图》上王登转述文氏自己的话,说他“曾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纸皆不满意”,不得不自己重作之。上述二处记载,一般可以看作是文氏对青年仇英的赏识器重。不过,如对王登题跋做进一步思索,则可以发现文、仇二人非同寻常的关系。中国绘画史上多有老师画成墨稿后请学生敷彩的情况,如吴道子的画作每使弟子翟琰、张藏布色;陈洪绶请弟子严湛、陆薪设色……文徽明是一个谦和温厚之人,他这么做并如此直言不讳,虽不能因此说明仇英就是他的学生,但至少可见他们师徒般真率坦诚的情谊。   说仇英受文徵明影响,最可据的自然是他的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仇氏《林亭佳趣图》,画文人闲适的园林生活,树石尖细柔韧的勾勒用笔,山头浑圆秀润的造型与皴法,淡宕明丽的青绿设色,与仇英中晚年画风异趣而与文徵明细笔山水同调,画风渊源十分清楚。此图无款识,所幸有另一幅尚可考识其大致年月的作品可资比较,即《梧竹书堂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虽然同样没有年款,但因为右上有王宠题诗,可见一定作于王宠1533年去世之前。其时仇英三十左右,笔法色调与文徵明《雨余春树图》相近,但已参有唐寅、周臣勾斫峭利之风。由于仇英认识文徵明在前,师事周臣在后,《林亭佳趣图》与《梧竹书堂图》的创作先后是可以论定的。更为庆幸的是,我们尚能见到仇英自书年款的一幅作品,这幅名为《沙汀鸳鸯》的佳作亦藏于上海博物馆,落款为“庚子夏仇英实父制”。庚子为明嘉靖十九年(1540),仇英已到不惑之年,除右方斜出的枯枝已略具宋人笔意外,其坡岸禽水的画法,仍带有文徵明以及赵孟叛温淳的情调。   以上三幅作品,大致可以勾画出仇英青中年时期画风嬗变的脉络。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值得注意:都是纸本,都为小青绿设色,都带有文派山水的影响。清人方薰称:“曾见仇实父画孤山高士、王献(之)移竹及卧雪、煎茶诸图,类皆萧疏简远,以意涉笔,置之唐沈画中,几莫能辨,何尝专事雕缋,世唯少所见耳。”方薰所称世人缺乏认识的恐怕正是这一类早期作品。   我们之所以将《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赤壁图》卷定为他早期作品,正是基于与上述诸图的仔细比较。同样是纸本,同样是小青绿设色,同样参有文派山水的笔法,同样表现着明人向往山林园居的闲散生存状态……但若论境界的空灵清逸,此图比起其他早期作品更加接近方薰所称的“萧疏简远,以意涉笔”。若论画法气韵,则与《梧竹书堂图》尤为类似。两幅画中山石的造型向背,以及短促瘦谨略带滞涩的勾勒线条,状如刮铁、小斧劈般的皴法,细密的绿色苔点都同出一辙。它们的设色方法乃至迭经岁月侵蚀至今呈现的色相也几无二致。这种先以较淡赭石打底,然后以色阶较浅的三绿、四绿罩染的画法,还见于上述《亭林佳趣图》,看来是他早年小青绿山水的习惯画法。他中年以后的青绿设色画就很不一样,一类为浓丽精致的大青绿,赭色底上敷染的多为厚重亮艳色相较深的头青、头绿,富丽辉煌,极有装饰味,代表作有《桃村草堂图》、《桃园仙境图》等。另一类则勾皴粗简、笔致生动,敷色亦多头绿、二绿之类,并可能还调和了墨绿、汁绿,但用色并不浓厚,色相却比早年青绿山水深沉,所作有《临宋元六景》、《归汾图》等。但不论前期、后期的作品,他严谨精丽,作画时全神贯注一笔不苟的作风都始终如一。仇英传世真迹,几乎幅幅精美,从未见有草率应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