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埋线治疗胃脘痛245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穴位埋线治疗胃脘痛245例
李霞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门诊部 山东淄博 256414)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282-01
自2008.1-2011.12月,我科采用羊肠线穴位埋植疗法治疗胃脘痛300余例,疗效较满意,现将诊治、随访资料较完整的24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45例患者中,男性158例,女性87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18岁,多为青壮年,病程最长者40年,最短者6个月。其中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8例,急、慢性胃炎67例,胃下垂11例,胃神经官能症9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多数是在我院或当地医院经胃肠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检查确诊,诊断明确,X先胃肠钡餐造影检查133例,纤维胃镜检查112例。
2 治疗方法
2.1确定治疗学位。固定取穴中脘透上腕 ,双胃俞透双脾俞。根据不同的病症加辅穴如下:(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较重、病程长体质虚弱者加双侧足三里。(2)胃下垂者加用胃上穴健脾升补中气,气海补气扶正,提胃穴助附回升。(3)据中医辩证原理,疼痛伴肝郁的气滞胃痛,加太冲,期门开瘀行气;疼痛伴胃寒的寒凝胃痛,加命门助阳健脾;疼痛伴胃的热胃热胃痛,可取内庭清胃热,丰隆通腑实;疼痛伴血瘀的血瘀胃痛,可取肝俞行气,膈俞活血。
2.2操作方法:选准穴位,做好标记,一般在距穴位点0.5寸处作为埋线进针点,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1-2%盐酸普鲁卡因局麻,在进针点打出皮丘。选用II号或III号羊肠线,以三角弯针穿羊肠线,左手抓起皮肤,右手用持针器在原定部位通过穴底穿过出针,把线的游离端拉入进针口的皮下,另一端贴皮肤处剪断,轻轻提捏出针口处皮肤使线头进入皮下。为了加强穴位的刺激,可提线的两端提拉数十次再剪断。用创可贴或无菌纱布保护针眼3-5天,嘱患者一周内注意休息,每间隔50天左右埋线一次,连续治疗三次以上为宜。
3 疗效标准
3.1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X线钡餐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无病灶发现。
3.2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全身健康情况明显好转,X线或胃镜检查病灶缩小,进入愈合期。
3.3症状体征无减轻,或虽有减轻,但经三次以上治疗仍未达到有效标准者,X线或胃镜检查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245例患者通过埋线治疗后,痊愈者167例,占68.16%,有效者69例,占28.16%,无效者9例,占3.67%,总有效率为96.32%。采用本疗法治疗胃脘痛其疗效与病重的关系见表一,疗效与治疗次数的关系见表二。据统计学处理,本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有效率(97.00%)高于胃下垂的(81.82%)有效率。治疗次数一般以三次为宜。
表附后。
典型病例
赵某某,男,45岁,汽车司机,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年,多处就医,服用多种抗溃疡药效果不佳,于2009年3月来就诊治疗,连续三次埋线治疗,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5 体会
胃脘痛是指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证。可见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疾患。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内犯、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穴位埋线疗法是以经络的循经取穴法,针灸疗法为理疗依据的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埋入的羊肠线在未被??收前,可以起到一种机械性刺激(长效针感)作用,在被吸收的过程中,又能起到一种生物性(异体蛋白)刺激,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改善血管神经的营养状况。穴位埋线疗法固定取穴中腕、上腕、双侧脾俞、胃俞具有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之功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根据不同病症辩证加穴是该法治愈疾病的关键。治疗次数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一次治疗后,患者疼痛消失或减轻,临床症状得到控制,但多数达不到病理治愈,容易因饮食、饮酒、劳累等原因复发,连续治疗次数三次以上者,疗效巩固,痊愈率高。
穴位埋线疗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表一:病种与疗效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