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干网状结构the 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 南京大学医学院 人体解剖教研室 脑干网状结构-功能the reticular formation of brain stem-functions 1、调节躯体运动the somatomotor control 2、维持觉醒the activation of the behavioral arousal 破坏脑干网状结构→动物昏睡 破坏中脑特异感觉通路→动物清醒 3、调节内脏运动the visceromotor control 呼吸运动中枢 延髓心血管中枢 呕吐中枢 4、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丘脑下部→垂体系统→内分泌腺体 各级呼吸中枢 1、脊髓-支配呼吸肌 2、延髓闩-腹侧网状结构-吸气中枢(疑核) 背侧网状结构-呼气中枢 3、脑桥-呼吸调整中枢(臂旁内侧核) 长吸中枢 4、大脑皮层-脑桥、延髓呼吸中枢调节 皮质、红核脊髓束-呼吸肌运动 呼吸运动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 肺扩张反射(吸气抑制反射) 肺缩反射(吸气兴奋反射)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3、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胸内压增高) 喷嚏反射 4、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O2、CO2、H+)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全身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 局部性:激肽、组织胺、前列腺素、组织代谢产物 3、自身调节:肌源性活动、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干节前纤维为胆碱能神经原,节后纤维为肾上腺素能神经原;(β受体) 2、心迷走神经节前、后纤维均为胆碱能神经原;(M型受体) 3、血管神经支配: 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神经;节前(胆碱能)节后(肾上腺素能α受体-缩血管,β受体-舒血管) 分布密度:皮肤、骨骼肌、内脏、脑血管 舒血管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舒血管神经纤维-骨骼肌;节后纤维是释放乙酰胆碱(汗腺也是) 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神经纤维-脑、唾液腺、胃肠道的腺体、外生殖器的血管 4、心血管中枢: 脊髓心血管神经原 延髓心血管神经原:升压区、降压区 延髓以上心血管神经原-大脑边缘系统、小脑顶核、下丘脑 1、防御反应:心跳加快、骨骼肌血管扩张脑血 管扩张,皮肤、内脏血管收缩。 2、肌肉运动时:心跳加快、参与运动的骨骼肌 血管扩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血管和内脏 的血管收缩。 3、进食时:心跳加快、骨骼肌血管收缩胃肠道 血管舒张,脑血管收缩。 4、潜水时:心跳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5、体温调节:高温舒血管、低温缩血管 6、动物“装死”:行为软瘫;呼吸停止;心跳减 慢、血压下降。 呕吐反射 1、舌根、咽部、胃、大小肠、胆总管、泌尿生 殖器→迷走、舌咽神经传入冲动→延髓呕吐 中枢→迷走、交感、膈、脊神经→胃、小 肠、膈肌、腹肌→呕吐 2、颅内高压→刺激该中枢→呕吐 3、前庭、视觉改变→呕吐中枢→呕吐 4、呕吐是一种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 正中区或旁正中区 1、中缝隐核 2、中缝苍白核 3、中缝大核 4、中缝脑桥核(中央下核) 5、中缝上核 6、中缝背核 是5-羟色胺能神经原胞体所在地 1、中缝核与脊髓后角的色胺能下行通路,属下行性抑 制通路。刺激它可以其镇痛效果。 刺激→中缝核→释放5-羟色胺→抑制后角传入→抑 制痛觉 2、中缝核与丘脑下部的色胺能上行通路,与调节体温 有关。 3、中缝核与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色胺能上行通路与 精神活动有关,兴奋与抑制双重作用(睡眠与觉 醒)。 4、中缝核与纹状体、小脑共同协调锥体外系。 内 侧 区 1、延髓中央核 2、巨细胞网状核 3、脑桥尾侧网状核 4、脑桥被盖网状核 5、脑桥嘴盖网状核 6、中央楔形核 7、底楔形核 传入纤维: 1、脊髓各级水平的大量纤维 2、全部脑神经感觉核的纤维侧支 3、顶核的小脑纤维 4、边缘前脑和丘脑下部发出的纤维 5、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的大量纤维 传出纤维: 1、网状上行通路 特异丘脑系 非特异丘脑系-非特异性上行激活系统 脊网投射 脑神经感觉核(躯体、内脏)-网状结构 网状丘脑束 非特异性丘脑皮质投射 2、网状下行通路 网状脊髓内侧束(脑桥脊髓束)同侧;易化区。 网状脊髓外侧束(延髓脊髓束)同对侧;抑制区。 通过中间神经原与a、r神经原联系。 外侧区-小细胞区 1、脑桥被盖核 2、内侧臂旁核 3、外侧臂旁核 4、小细胞网状核 5、延髓中央核外侧份 皮质网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第一次讨论课14.pptx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原理答案.doc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原理第二次讨论课.pptx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设计讨论课21.pptx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原理第二次讨论课分享2.pptx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原理第二次讨论课分享1.pptx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原理第二次讨论课分享5.pptx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原理第二次讨论课分享4.pptx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原理第二次讨论课分享7.pptx
-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教学(清华大学)机械原理第二次讨论课分享6.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