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冠天下瓷中繁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誉冠天下瓷中繁花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群峰林立,岗峦重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十分秀丽。这里的矿产也十分丰富,尤以瓷石、高岭土最具特色,直接成就了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地位。   清人兰浦在其《景德镇陶录》中记载了景德镇的两处唐窑,一名“陶窑”,另一名“霍窑”。但已发现的考古资料证实,景德镇生产瓷器的时间最早是在五代。但是将其文中的评语“假玉器”和“佳者莹缜如玉”用于评价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倒是比较恰当和符合实际的。北宋时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釉色晶莹剔透,清淡高雅,有“饶玉”之称。景德镇青白瓷之所以能有“假玉器”之效果,主要在于它优良的瓷土,元代时又发现了更为优良的制瓷原料――高岭土,由此而出现的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为元代卵白釉烧制成功及元代官窑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质朴豪放的元代官窑器      公元1278年,元王朝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这应是在景德镇设立的最早的官窑。其官府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一种印花白釉瓷器――枢府器,出土资料显示,这类瓷器胎体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似鹅蛋色泽,故称卵白釉。景德镇近郊元墓出土的卵白釉印花龙纹把盏(图1),高13厘米。造型丰满,细长柱形柄,底足微微外撇,盏内壁印张嘴五爪云龙两条,盏心印变形莲瓣纹,学者认为其应是元代官窑(浮梁瓷局)的产品。   1988年,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在市风景路明御厂故址北端发现了一批形制特异的元代瓷器残片,其品类有卵白釉瓷、青花、蓝地白花、孔雀绿地青花、蓝地金彩和孔雀绿地金彩等,其纹饰中以双角五爪龙纹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90%以上(见《光明日报》1990年9月14日第一版《景德镇发现一批元代官窑瓷器》)。同时,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元代龙纹器传世品也见之于各大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如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蓝地白花龙纹盘(图2),口径15.5厘米。盘宽沿,坦底,底平漏胎,其余均施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龙纹为刻划而成,白釉下细部花纹缕缕毕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一件蓝釉白龙盘,龙也是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不同之处是白龙以白色泥料塑贴在蓝釉地上。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的创新产品,并有在蓝釉上描金彩的产品。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元青花龙纹罐、青花双龙纹扁壶都有可能是元代官窑产品。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的红釉刻花云龙纹钵(图3)是元末明初的官窑器,口径16.5厘米。器内壁底双线刻划较为简单的龙纹,上施铜红釉,釉稀薄,不甚均匀,釉下花纹清晰可见。铜红釉也是元代景德镇的创新品种,由于铜红的烧成技术不易掌握,因此产量低,器型少,传世与出土的元代红釉器更为少见,国内仅有元大都遗址有少量出土。      二、富贵华丽的明代官窑器      明王朝于洪武二年即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烧造官窑器,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相继两次在珠山一带发现的大量洪武和永乐早期瓷器和建筑材料证实了这一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洪武釉里红花卉纹大盘(图4)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器。盘口径54.6厘米,底径34.4厘米,高10.8厘米。宽沿绘卷枝叶纹,内壁绘缠枝菊纹,碗底绘三枝折枝牡丹纹,碗的外壁也绘有多层装饰。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工匠的重要发明之一。它是以铜为着色荆的高温釉下彩,对窑室中的烧成气氛有严格的要求,铜在还原焰气氛中才能呈现红色,因此元代釉里红器传世与出土器甚少。      青花瓷器自元代成熟后,至明代永乐、宣德时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青花树石花卉纹盘(图5)是明永乐时的官窑器。盘口径达67.6厘米,内外壁均以青花绘四时花卉,盘内壁底部绘一株梅树从洞石后升出,枝干虬曲,花叶茂盛,与梅、石相伴的是几丛青竹,菊花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几抹流云挂在天际。此盘在构图上突破元代讲求匀称、均衡的平面布局,追求一种远近、疏密、掩映的变化,画面清新流丽,颇似一幅意境高远的工笔画。这一时期青花的主要特征――色泽浓艳也在这件大盘上有所表现,但浓淡得当,晕染得恰到好处。传说这一时期所用的青料是郑和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所谓“苏麻离青”,这种青料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部分会出现一些黑疵斑点。这种看似缺陷的黑斑却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被后人视为无法模仿的“成功之作”。与此盘相类似的器物在明代永乐早期地层中多有发现,且在中东一带也有大量遗物传世。   与永宣青花瓷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青色淡雅而著称的成化青花瓷。据说成化官窑后期主要用的是产于江两饶州乐平县的陂塘青,也叫平等青。这种青料由于含铁量较少,不再出现宣德青花上的那种黑斑,再经过精细的加工,在适当的温度中,可烧出柔和、淡雅而又透彻的蓝色。成化青花瓷以小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