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
周海荣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跌倒、晕厥、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 从而减少老年性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286-02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根据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AAS)和美国神经病学会(AAN)1996年的诊断标准:从卧位转为站立位后3min 内出现收缩压下降ge;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ge;10mmHg[1~2]。即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临床现象,而不是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常见于自主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其危害不在于低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所带来的一系列伴随的并发症,如跌倒、晕厥、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等。
1.发病机制
人体从平卧位改为直立位时约有500~700 ml血液蓄积在下肢、内脏和肺循环[3],使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调节功能正常的人,可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从而增加血管阻力,增快心率,使血压得以维持正常。
由于老年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减退,反应欠佳,血浆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偏低,而且老年高血压患者大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动脉反射性代偿调节机能变差,加之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当体位突然变化或服用降压药后,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临床表现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轻者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跌倒,骨折、直立性眩晕甚至昏厥。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是血压下降后,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缺氧,机体组织细???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不足,尤其是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致活动受限,被迫长期卧床;其远期的危害包括:心境低落、抑郁、感官机能减退,甚至可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老年性痴呆,从而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3.护理干预
一般体位性低血压无症状者不需治疗,可以采用下列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体位改变的耐受力。(1)卧位时头部抬高卧床时头位稍高于下肢,能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及刺激自主神经系统。(2)穿弹力袜穿高至腰部的下肢弹力袜,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以利静脉回流。站立时使用,平卧后取下[4]。(3)学会体位变换的方法患者从床上坐起或下地时,不宜过快、过猛,应逐渐改变体位,先尝试坐起来,适应几分钟后,让双下肢垂于床边摇晃,如果这些体位可以耐受,则再帮助患者站立,刚开始时间不能太长,做到循序渐进。(4)避免剧烈运动患者在起床1h内、进餐后2小时内应避免过度活动,如抬重物等可增加胸腔压力而影响静脉回流,更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避免能促进外周血管舒张的各种诱因,如热水浴、剧烈运动等。(5)指导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对联合应用降压药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服药前充分了解服药注意事项;对服用较大剂量利尿剂、a受体阻滞剂、beta;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老年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心率,注意观察尿量、心功能等;对服用利尿剂降压的患者,尽量在白天服用,减少患者夜间起床小便的次数,也可在床边放置便器。(6)饮食和排泄护理。食物以易消化、清淡为主,保证热量供应,少量多餐,为防止便秘或如厕时间过长,突然站立而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4.小结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产生与老年人血管硬化、静脉回流障碍、服用降压药等因素有关,健康教育是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关键。应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有关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指导老人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机体的功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由此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德亨,刘锐英,章茂顺.老年体位性低血压调查分析华西医学[J].华西医学,1994,9(2):135-137.
[2]樊晓寒,孙凯,王建伟等.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2009,17(10):896-898.
[3] 王成章,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