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撮建霾n 第三届诲洋高技术论坛 200s.08.19.23
海洋苯酚降解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眭+
胡 忠1,2+,吴奕瑞1,徐艳1,黄通旺1
1.汕头大学生物学系,汕头515063;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361005
摘要:通过富集培养、从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高浓度苯酚的酵母菌株P5,分
别测定了该菌株对环境温度、pH值和溶解氧的要求,得到菌株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为
生理生化反应和18SrDNA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菌株P5为假丝酵母菌属。该菌株能在1.59/L
的苯酚浓度下生长,在72h内降解苯酚高达95%以上。对苯酚代谢途径和相关酶的研究发现,
该菌株主要是通过邻位途径,在邻苯二酚1,2一双加氧酶作用下进行苯酚代谢。邻苯二酚1,2一双
加氧酶是一种诱导酶,在苯酚存在的情况下菌株P5可以诱导产生。
关键词:苯酚分离假丝酵母菌降解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
日IJ 吾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量的工农业、
生活废水和废物的排放,沿海河口、港湾地区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恶化,有毒物
质特别是有机毒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以及其通过食物链富集已成为当今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
题。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代谢作用为基础的生物修复来解决海洋环境中的污染问
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l’2】。
苯酚是工业上常见的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即使是低浓度的酚也会对生物体
产生危害,因此酚类化合物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3】。目前采用微生物的方法来降解含酚废水是
处理酚类的常用方法之一,因为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且成本较低【4’5】。虽然有很多学者对苯
酚降解菌进行了研究,但是现有的报道多集中在细菌方面,如假单胞菌‘6,7,8·91、芽孢杆菌‘10¨】
等,而对降解苯酚的酵母菌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从海洋污染环境中分离的降解苯酚酵母菌更少。
有研究表明:酵母菌降解苯酚的能力较强,J司时又可以回收菌体,在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方面具
有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从海洋污泥中分离一株能降解高浓度苯酚的酵母菌株,并对其形态、
生理特征和降解能力进行了研究。
1材料和方法
暴金资助。
{通讯作者。Email:hzh@stu.edu.ca
424
福建曩日 第三届海洋育技术论坛 2005.08.19-23
1.1样品的来源
富集培养的样品采自于近海污染海域的沉积物,将其装于无菌的采样瓶中,4℃低温保存。
1.2培养基
0.8、
1.0、Na2HP04
1.2.1无机培养基(MSM)(g/L):采用苯酚作为唯一碳源。配方为:(NH4)2S04
0.001,
KH2P04 0.2、CaCl2·2H20O.1、FeCl3·6H200.005、(NI-14)6MoT024·4H20
0.2、MgS04·7H20
pH调节至6.5。
6.5。
1.3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纯化
1.3.1样品的富集培养
移取5ml上清液到45
m1分别含1.09/L苯酚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将培养瓶置于25。C恒温摇床,
150rpm黑暗条件下培养,定期观察三角瓶中发生的浊度、颜色的变化。如发生明显变化后,
分别移取5ml的上层液到新配制的45ml含相应有机物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进行再富集培养;
如此富集驯化培养共进行约10次,以增强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对苯酚的适应能力。
1.3.2菌株的筛选和纯化
分别移取O.1ml富集培养的混合菌液,均匀地涂在含有苯酚的无机培养基平板上,于25C
黑暗中培养约2—3个星期左右,可见在平板上菌落的周围能形成类似噬菌斑的晕圈,分别挑
取单菌落划线于酵母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分离三次以上,最终得到纯化的菌株,用于分析鉴
定。
1.4菌种鉴定
参考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