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钩虫病临床诊断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肠钩虫病临床诊断
吴铭(黑龙江省香坊实验农场社区卫生服务站 150038)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225-01
【摘要】目的 肠钩虫病(ancylistomiasis)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病。钩虫感染分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为多见且严重。讨论肠钩虫病临床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大便潜血经常阳性,粪便中查到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即可确诊。
【关键词】肠钩虫病 诊断
肠钩虫病(ancylistomiasis)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病。钩虫感染分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为多见且严重。其发病是由于丝状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而引起皮肤损伤及肺部病变;成虫吸血并损伤小肠黏膜而引起贫血。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和钩虫感染者。
2.传播途径 以皮肤接触感染为主,手之间和脚趾间的皮肤是最常见的侵入部位。有生食被污染蔬菜者可经口感染。
3.易感人群 人对钩虫普遍易感。一般以青壮年为多,儿童较少。男性患者居多,但部分地区性别视职业而异。
4.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极广,几乎遍及全球。我国除西藏和西北诸省、自治区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与流行,以四川、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较重。
国内大部分地区为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多,南部以美洲钩虫感染为主。本病的分布及流行与气候关系甚为密切,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钩虫卵在泥土中生长发育。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也与钩虫感染轻重有关,旱地作物易传播钩虫病,土壤湿润、阴暗,有机肥料充足,最适宜钩虫卵和幼虫发育。各地流行区钩虫感染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同一地区农民受染季节比较恒定。
(二)病因
钩虫病的传染源是钩虫病患者和感染者,钩虫感染在我国分布极广。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温、湿度的土壤中孵化。约1周左右经杆状蚴发育成具有感染力的丝状蚴,丝状蚴接触人体即钻入皮肤,随血液流经右心到肺,穿透肺泡毛细血管后循支气管、气管而达咽喉部,然后被吞入胃,构成钩蚴移行症。钩蚴主要在空肠,少数在十二指肠及回肠中上段内发育为成虫。自丝状蚴侵入皮肤至成虫在肠内产卵约需50日,成虫的寿命可达5~7年,但大部分于1~2年内被排出体外。
本病主要是经皮肤接触感染。农民赤足下地,幼虫易钻入皮肤而致病,故农村中感染率较高。钩虫卵在低于5~10℃时易死亡,而25~30℃和湿润土壤最适于虫卵孵化和幼虫生长。故我国南方钩虫病的流行远较北方为重。
(三)病理生理
钩蚴侵入皮肤可引起钩蚴皮炎。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引起局部出血及炎症病变。成虫咬附小肠黏膜,形成潜小溃疡可致缺血性贫血。成虫经常更换咬附点,形成较多出血点。十二指肠钩虫所致失血量较美洲钩虫为多。严重贫血时心、肝、肾等脏器可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个别慢性长期贫血者,有可能因缺氧而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幼虫患者的异嗜症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铁质缺乏有关。长期慢性失血和营养吸收障碍,可致低蛋白血症,导致局部或全身营养不良性水肿。
(四)临床表现
钩虫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感染钩虫的种类、数量、时间和个人营养及免疫状况有关。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钩虫感染者。
1.贫血和循环系统症状是钩虫病最突出的表现 由于成虫以口器咬住肠黏膜吸取血液,并经常更换咬吸点,同时分泌抗凝物质使伤口不断流血,长期慢性失血造成铁及蛋白质的损失,引起缺铁性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在重度感染后3~5个月可逐渐出现严重的进行性贫血,患者有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劳动后心悸、气促、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皮肤苍白或呈蜡黄色等症状。长期严重贫血患者心脏可呈一般性扩大,心前区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增速和血压降低(舒张压为甚)。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嗜酸粒细胞大多增高。骨髓铁粒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血清铁和铁蛋白浓度降低。
2.消化系统 钩虫咬附小肠黏膜发生许多出血点和浅小损伤,可导致慢性炎症和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道症状。早期有食欲改变,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者常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嗳气等类似球部溃疡或十二指肠炎表现。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异嗜如喜食生米、泥土等,多数患者有微量肠道出血,偶有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持续性黑便。
3.其他 儿童期严重感染可有生长发育障碍,或并发心功能不全,周围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