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a.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a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阴性细菌 内壁层(肽聚糖层) 外膜 脂蛋白层 脂多糖层(LPS) O—抗原侧链 核心多糖 类脂A(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注: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壁层的主要成分,也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独有的成分。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孔蛋白(porins)是由三个相同分子量(36000)蛋白亚基组成的 一种三聚体跨膜蛋白,中间有一直径约1nm的孔道,通过孔的开 、闭,可对进入外膜 层的物质进行选择。 非特异性孔蛋白 特异性孔蛋白 可通过分子量小于800~900 的任何亲水性分子 只容许一种或少数几种相关 物质通过,如维生素B12和核 苷酸等。 脂多糖(LPS)作用 类脂A是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毒素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细胞死亡和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负电荷较强,与磷壁酸相似,也有吸附Mg2+、Ca2+等阳离子以提高其在细胞表面浓度的作用,对细胞膜结构起稳定作用 结构多变,使细菌抗原决定簇呈现多样性。(沙门氏菌2017种) 噬菌体吸附的受体 选择性吸收,如水、气体、嘌呤、嘧啶等。阻拦溶菌酶、青霉素、去垢剂大分子进入。 LPS需借助Ca维持,EDTA去Ca后,LPS解体,肽聚糖暴露,G-细菌就容易被酶破坏 3.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阴性 厚度 厚 15-80nm 薄 10-15nm 肽聚糖 多 40%-95% 少 10%-20% 脂类 少 1%-4% 多 11%-22%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脂蛋白 无 有 脂多糖 无 有 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G+ 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番红复染后呈红色。 革氏阳性菌 革氏阴性菌 肽聚糖 含量高,交联密 含量低,交联疏松 脂类 一般无 含量高 乙醇作用 脱水作用 脂溶作用 孔径缩小,结构更紧密 孔径增大,结构变得疏松 大分子复合物滞留 大分子复合物溶出 结果 紫色 红色 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革氏阳性菌与革氏阴性菌之间染色的区别在于细胞壁的物理性质。细胞壁中的肽聚糖本身并不被染上颜色,但它可作为渗透性屏障阻止结晶紫与碘大分子复合物的流失。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比较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抗酸细菌的细胞壁: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主要分枝菌酸(Mycolic acid)。抗酸细菌被酸性复红初染后,难以被盐酸乙醇脱色,因而再经美兰复染后仍为红色,而一般的细菌脱色成功染成蓝色。 抗酸细菌虽然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阳性,但其细胞壁结构类似阴性菌:肽聚糖含量少,类脂(分枝菌酸和索状因子)含量高(60%),分枝菌酸整齐地在细胞表面排成两层,亲水头在外侧,疏水尾在内测,形成高度有序的膜,外界物质难以透入细胞内部。 4. 缺壁细菌 缺壁细菌 实验室形成 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 自发缺壁突变 人工方法去壁 彻底除尽 部分去除 L型细菌 原生质体 球状体 枝原体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bacterial L form):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在一般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将会涨破死亡。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生质体(protoplast)。 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球状体(spheroplast)。 4. 缺壁细菌 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着色不匀,无论其原为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形成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 (1) 形态和染色性 临床分离葡萄球菌L型 葡萄球菌L型回复后 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必须用高渗的培养基。 细菌L型在高渗的培养基上生长后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 (2)培养特性和菌落形态 丝状菌落 颗粒型菌落 油煎蛋样菌落 (典型L型菌落) 5. 枝原体(Mycoplasma)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二)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者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主要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和呼吸等作用。 间体: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