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营养学概论1
中国人和吃;人体及其所需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支持人体的生长、维持、和修复;
2、营养可以极大地影响健康;
3、在已确定的遗传状况下,饮食的选择会影响长远的健康;饮食(diet)的基本含义
一、名词性的:指“吃的和喝的东西”(food and drink)
二、动词性的:指“吃东西和喝东西”(bite and sup);饮食的功用
一、满足生理需要:生存是第一需要
二、满足心理需要:充足的食物供给或保障可以使人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三、满足社交需要:联络和沟通的平台;饮食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
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是食品消费观念不可分割的部分
传统食品
民族食品;营养知识知多少?;3、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为发现和
研究各种营养素的鼎盛时期
4、二十世纪末期植物化学物的研究热点
5、二十一世纪分子营养学为又一研究热点
;营养学研究内容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检测
★人体对食品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
★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营养与膳食问题
★营养与疾病问题
★特定人群的营养以及公众营养;营养学研究展望
1、继续开展营养学的各项基础研究
2、开展各种特殊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结构研究
3、营养相关疾病的理论研究
4、加强社区营养及必要社会措施的研究
5、不断认识和研究在食物中新出现的污染问题
6、提高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水平
7、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体制与机构;营养素的概念
——维持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的各种食品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六大类
;六大营养素;
营养密度: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
营养价值: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营养素 作用
糖类 提供能量
脂质 构成身体组分、维持身体构成
蛋白质 对机体的功能和行为给予保证
无机盐 溶解和运输物质
维生素
水;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均每日摄入谷类439g,蔬菜312g,水果50g;畜及禽肉58g;乳、蛋及水产品分别为14g、16g及28g;油29g,糖及淀粉5g、盐13.6g。
我国人均能量摄入为9.7MJ(2328kcal)/d,蛋白质68g/d,脂肪58g/d,已基本达到营养需要。 ;2010年城乡居民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
1、城市居民
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50千卡,其中75%来自植物性食
品,25%来自动物性食品;蛋白质80g,其中35%来自
动物性食品;脂肪80g,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28%。
2、农村居民
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320千卡,其中84%来自植物性食
品,16%来自动物性食品;蛋白质75g,其中27%来
自动物性食品;脂肪65g,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24%;3、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领域
奶类产业
大豆产业
食品加工业
4、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地区
农村地区
西部地区
5、营养改善的重点人群
儿童少年群体
妇幼群体
老年人群体
; 中国人饮食习惯 1.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2.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3.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 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传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妇科阴道炎》PPT课件ppt.pptx VIP
- 2025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所属二级企业部分岗位社会招聘3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匹克球主题团建活动方案.pdf VIP
- 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10项团体标准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docx VIP
- 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后护理.pptx VIP
- 《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VIP
- 冷冻食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docx VIP
- 2023年新疆水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围墙施工方案(围墙施工方案).doc VIP
- 中职中专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教育精品(1).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