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慈与文澜阁《四库全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训慈与文澜阁《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以国家的力量纂辑的中国古典文献的大型百科全书。纂辑工程历时14年,清廷组织人员缮写了七套分置各地,杭州的文澜阁为其中之一。该书历经坎坷,现妥善保存于浙江图书馆。咸丰十一年(1861),在太平军第二次攻进杭州时,文澜阁《四库全书》损失大半,后经丁丙、丁申兄弟冒险搜集散失之书,并经丁氏补抄、钱恂馆长的乙卯补抄、张宗祥的癸亥补抄,方复旧璧。光绪三十年六月(1904),浙江省咨议局议决,将文澜阁《四库全书》等书归浙江图书馆收藏、保管、利用。从此,文澜阁《四库全书》就成了浙江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为了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这一镇馆之宝,浙江图书馆的历届馆长都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要讲述的就是20世纪30年代陈训慈先生在文澜阁《四库全书》即将遭受第二次大劫难的关头所作出的不朽贡献。      一 抢在敌人前面   1937年7月7日北平芦沟桥事变之后,作为浙江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最忧心的就是文澜阁《四库全书》和馆藏的善本图书的保护问题。抗战刚刚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种种小道消息。对我国仅存的几套《四库全书》的命运问题,陈馆长最为关心。有的说,东北沦陷后,日本人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往了东京,而北京的两套书也都离日本人的枪口不远。现在只有文澜阁《四库全书》了,虽七八成为补抄,但也已珍贵无价,硕果仅存了。陈训慈先生感到责任特别重大。未雨绸缪,为了妥善安置文澜阁《四库全书》,陈训慈馆长开始四处奔走呼吁,希望能够得到上峰的支持。1937年11月21日,陈馆长和杭师的徐校长一同去拜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在询问时局动向的同时,探询省教厅对学校和图书馆的安排考虑。许绍棣却回答杭城仅有三四天可守,对于学校“不主维持”,对于图书馆的迁书之事,居然“无何具体意见”,意态殊消极。11月25日,浙江省政府已经迁到金华。陈训慈馆长又偕建德严州中学的校长到金华去找许绍棣请示,许仍‘未有一定主张’。关于省图书馆工作,许一言不发,不屑一顾。尽管如此,为了民族的文化血脉,陈训???先生痛下决心,豁出一切,想方设法,搬迁转移文澜阁《四库全书》。   为了解决搬迁经费问题,陈先生多方筹措。他用自己的诚心和苦磨来说动有关的负责人。1937年11月13日和20日,他数次登门省教厅,找张、许两科长和林秘书申述,前二者被说动了,后者坚不同意。陈训慈在日记中写道:“教育厅所存节余数万金(其中图书馆本年度临经费四千元)皆扣不发,今急用搬迁书避难之际,何以墨守官家之不肯负责之办法,置重要图书设备之安全不理,真令人感愤极也。”第二天他再去,才始许借发三百元。陈馆长只好四处借债。“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日……为运书款,绌以向张君晓峰借二百金,自垫二百金,今悉罄。无应挑工的工资,乃往访振公仅借得六十金,应付颇不易……”(据《陈训慈日记》)。除此之外,陈馆长又“向家携来百金,并借史美诚百金,将尽此数就为总馆,分馆之书……”。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陈馆长无奈之中,又在1937年12月11日向省教厅呈了报告:“……为搬迁文澜阁《四库全书》,各方借款甚多,而书在途中,挑运仍许费用,经常费用无力垫还。因念如此文物,教育厅不视为本身事,至赴杭借资,而今已自筹借债运出,然在杭书尚多,宜可续运,以此计款……请特拨运书费八百元,……”。      钱的问题陈先生使出了浑身解数,拖着长长的债务尾巴总算应付了过去,可是运送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交通问题上的压力,几乎让他都要垮了。他曾感叹道:“无车无钱之苦,至此乃饱尝风味矣。”我们姑且看一看陈先生在1937年11月15日搬迁开始以后日记中的真实写照吧:   1937年11月15日。“……在孤山分馆和史美诚(总务部主任)、郁望尧(阅览部主任)、张??(编纂组主任)谈话,商讨搬迁图书、公用文件及馆员去留的问题。聿茂来商量雇船迁往兰溪之事。昨晚史美诚去雇船,得到二艘,而至中午,船为军事机关占用。”   1937年11月20日,“……由于雇船困难,叫孙金三君赴闸口雇船,不得而归。十时许,余赴省政府,访秘书沙孟海,并介绍伍时谨秘书长。设法借车,伍先生曾在中山大学掌教,于浙馆公私都有同情。他打电话至公路局设法。孟海写一信介绍给徐局长,又到公安局,龙不在,与钟科长,余秘书一谈,告诉得船,派警照料……。”   1937年11月1日。“……重来杭垣,此为第三日,市面沉静,十家九空,惟粮食店懒散开业而已。路上军警频频往来,常拉人力车以行,因是车甚少见,而闸口江阜军队捕船尤急。民间欲雇船更难……。”   赴省府访孟海兄,告知方志,西文书一部分迁运,不能得船只。得车赴富阳,而浙大无车无办法,孟海作一介绍书,致公路局徐学禹局长,十一时半,往公路局,徐君派技工王君代见,允派汽车运富阳一次。电话给定为二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