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弄“剑器” 豪情起“龙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弄“剑器” 豪情起“龙舞”   在对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期学习与音乐人物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后,笔者认识到:在作曲家漫长(或短暂)的音乐创作历程中,对其一生音乐风格的确立与嬗变起着重要驱动作用的只有几部作品。将这种认识方法用来观察徐昌俊教授创作生涯的嬗变轨迹,也是适用的。虽然,作曲家自20世纪80年代登上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历史舞台至今,已经创作完成了数十部作品。但是,在其生涯的转折阶段,或者说影响其后音乐创作轨迹的作品(创作生涯中的标志性作品),就是他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的柳琴独奏曲《剑器》和20世纪末创作的第一民族管弦乐狂想曲《龙舞》。笔者以下对这两部作品做一番形态解析与风格总结,尝试发掘其内在艺术规律。   创作于1986年的柳琴独奏曲《剑器》,是作曲家根据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意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独奏曲。作曲家以柳琴这件不太引起人们注意的乐器作为创作对象,以柳琴铿锵有力的节律感和高亢明亮的音乐色彩,表现了作曲家自己心目中古代诗人的“剑胆文心”和“剑器舞”的健美形态。该曲一诞生便被民族器乐演奏界视为当代柳琴的经典性曲目,并在1993年举办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评选活动”中被推选为“入选曲目”。2005年,为了充分发掘“冷僻”民族乐器的艺术表现力并扩充曲目,作曲家又将原柳琴独奏曲改编、创作为《剑器――阮族八重奏》。众所周知,阮在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属于“华夏旧器”,古代称之为“秦琵琶”。但是自汉以后,随着梨形音箱琵琶的传人和风靡,阮这件乐器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长期以来处于伴奏(甚或无人问津)的地位。正由于此,作曲家将《剑器》从柳琴移植到阮族乐器上来,让苦寻“自我”的阮(2声部)、中阮(2声部)、大阮(2声部)。作品采用较为自由的复合二部曲式的结构形式写成,结构图示如下:   引子(第1至14小节)部分由高音阮、小阮与中阮、大阮以固定音型的形式和拨弦演奏法交替奏出了和弦与分解和弦,营造了一种刚柔并济、扑朔迷离、空寂辽远的艺术氛围,为作品主体部分的出现打好了伏笔。引子的第一小节就将该乐曲展开的基础――“主题核心”(La、Re、Mi)呈示出来。之后,12小节的柱式和弦便以这个主题核心的5度音程为框架,以5、6小节的三和弦叠置为中轴,通过中音上下三度、二度移位构建出横向对称的线条结构,衍生出4、2、3度音程关系。整个乐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解构、重构、模进、转位、倒影等系列手法进行主题的构建与展开。这种单刀直入、直指核心的手法,不仅将人们的听觉在刹那间凝聚于“主题核心”所营造的独特音响之中,也立即彰显出作曲家的创作个性。   A部(第15至59小节)是一个由变奏手法写成的段落,从第15小节开始,在大阮平稳的固定节奏型的伴奏下,中阮奏出了由“主题核心”构建而成的A部主题(a段,g小调),高亢、徐缓、自信、刚毅的主题是对“剑器舞”者自信、豪迈内心世界的表现。这个起伏、流动的8小节主题旋律,成为全曲歌唱性的基础,该主题旋律中第7至8小节出现的节拍交替,不仅为主题旋律注入了发展的动力因素,也为乐曲B部主题展开过程中频繁的节拍交替打下了伏笔:从23小节开始(a1段)A部主题旋律移至小阮,大阮仍以固定节奏型与中阮持续的分解和弦相呼应为小阮伴奏,尽管这仅仅是对这个主题旋律的反复,但由于音色和伴奏的改变,乐曲情绪开始变得高亢、激越,色彩也逐渐明亮起来:从第32小节开始,高音阮和小阮共同承担第二次(a2)主题旋律的变奏、演绎任务,与此同时,大阮一改先前持续、平稳的固定音型而成为充满动力感的切分节奏型,音乐的抒情性和动力性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第39至51小节,是a2至a3段的连接段,作曲家将各个声部以阶梯的布局逐步引入,强化“主题核心”中的2度音程,并以大二、小二交替的上下音阶形式构筑了奇特的音响链条,它的出现不仅使A部的内部产生了对比效果,更为歌唱性主题旋律再次出现的审美期待奠定了基础;从第52小节开始,进入了A部主题旋律的第三次变奏,小阮、中阮与高音阮以支声复调的形式重新演绎主题旋律,大阮又再一次以平稳的节奏型为其伴奏,音乐情感层层迭起;从60小节开始,进入A部与B部的连接部,这个由散板手法写成的连接部,其旋法由松而紧、速度由慢而快、调性由g小调转入d小调、情绪由抒情内敛转向热情奔放。      B部(第70至169小节)是一个变奏性与展开性兼而有之的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主题(b段)是“主题核心”中3、2度音程的旋律化展现,音乐形象活泼,赋予跳跃性,这是对舞剑者身体形态的直接表现;中音阮与大阮在G音上持续进行的节奏型,暗示舞剑者坚毅、沉着的步伐;节拍先后在9/8、10/8、7/8、(5/8)8/8、6/8、7/8、3/4拍子之上频繁交替展现,使人对舞剑者“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