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11表达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案11表达技巧

2011届语文学科教学案 (11)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构建体系】 散文基本特征: 一、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散文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对景物加以生动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主题。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节 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一、叙述人称、叙述方式:(表达方式) 1.考点解析 近年来对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考查较少,对于这一考点,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 2.知识储备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走进高考 例1、2005湖北卷第20题: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原文】(第二、三段)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分析:第二人称在文章中一眼就能看出来,“真切感、亲切感”是第二人称固有的表达作用,费神的是“自由、灵活”,这要从本文的行文特点去概括了。实际上,把文章的“你”改成“我”,“真切感、亲切感”减弱了,而“自由、灵活”的行文特点却并不消失。 答案: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4.答题步骤:先点明这一人称较普遍的作用,然后在根据文章的内容具体解析。 (基本作用+解析)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特征。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2.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5.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景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 1.考点解析 我们讲的描写是狭义的描写,近年来单纯考查描写的并不多,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2.知识储备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白描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例、2005年广东卷第17题: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原文】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分析: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自然是烘托法。烘托法也是描写技法,好处的第一点——如临其景——从描写的固有好处说,第二点则是扣住主题说。 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