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侗族两个不同社交地点及其情歌之间的差异
摘要:侗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由于历史原因,这两大方言区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侗族南北青年男女社交地点的不同就是其差异之一。而侗族两个不同社交地点的形成以至于带来侗族南北情歌的变化。
关键词:侗族;两个社交地点;情歌差异
中图分类号:G12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2-0069-05
侗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南部方言区包括黎平、榕江、从江、通道、龙胜、三江、融水、锦屏的南部,以榕江的“章鲁话”为代表。北部方言区包括天柱、新晃、靖县、剑河、三穗、镇远和锦屏的北部,以锦屏的“大同话”为代表。由于历史原因,这两个方言区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侗族南北青年男女社交地点的不同就是其差异之一。侗族南部方言区青年男女的社交地点主要在家里,他们称这种社交活动为“行歌坐月”或“行歌坐夜”。侗族北部方言区青年男女的社交地点主要在山上,他们称这种社交活动为“玩山”。为什么同一个民族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社交地点?这种不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还是在侗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呢?还有,这种社交地点的不同,使其情歌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现在我们先看两个不同社交地点的形成。
一
在笔者看来,侗族自古以来就有两个不同的社交地点是不可能的。因为侗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都是从侗族母系氏族时期的族外婚发展下来的,它是侗族母系氏族时期这一氏族的男子夜间到另一氏族去与其女子结合而产生了社交的形式,后来经过父系氏族的专偶制,限制了这种自由的性交往,于是这种社交形式就慢慢演变成了青年男女互相追求的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社交活动,不可能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山上。而是先都在家里,后来由于某种历史原因,侗族北部方言区的青年男女才由家里转移到山上。再说,在侗族北部方言区,至今仍有青年男女在家里开展社交活动的遗迹,这个遗迹就是剑河县小广乡的侗族青年男女至今仍有在家里或村中某场所开展社交活动的现象,他们把这种活动称之为“晾月”。据《剑河县志》记载:“玩山晾月是县境侗族男女结缔婚姻的主要渠道。玩山,侗语叫‘委炎’;晾月,侗语叫‘晾面’,属谈情说爱的两种形式。‘玩山’在白天进行,‘晾面’则在晚上。无论是玩山或晾月都必须借走亲访友、赶场的机会邀约时间、地点(俗称‘花园’――般选择在两村之间的山坳上或村旁路尾的‘风雨桥’中,多为风景优美之处。若在晚上,则在女方家里或寨中公共场所处),时间地点约定后,即便是风雷雨雪都得赴会。”在这里,晾月,指的就是剑河县小广乡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还有《贵州省?民族志》中也说:“剑河县小广,青年男女,夜间集于仓楼脚下,呤歌对答,倾吐爱意,互表衷情,名叫‘晾月’”在侗族北部方言区,除了剑河县的小广乡以外,还有三穗县和锦屏县的一些地方,过去也曾经存在过这种现象。据《贵州省?民族志》记载:“三穗县有的地方,数十年前寨内建有一两间公房,里面设有‘火坑’,四周围凳供姑娘接待后生,唱歌谈清,名叫‘坐仓脚’。”锦屏县主要在黄门、彦洞、石引一带,据《锦屏县志》记载:“解放前,黄门、彦洞、石引等地的‘月堂’多设在女子家堂屋中。男子来到后,女子家老人或外出串门或进室睡觉。在月堂中多以歌和白话互相问答,待月亮西沉便始分散。”从这里可以看出,侗族北部方言区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一开始也是在家里进行,后来才慢慢转移到了山上。
现在问题是侗族北部方言区的社交地点是怎样从家里转移到山上的,促使这种转移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把侗族南部方言区的“行歌坐夜”与侗族北部方言区的“玩山”作了一个比较,发现侗族北部方言区的青年男女在“玩山”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观念,就是不能当着老人和他人的面唱情歌、说情话。在他们看来,青年男女若当着老人和他人的面唱情歌、说情话,是对老人和他人的不尊重,是要被骂或指责的。所以为了避开老人和他人,青年男女一般都把谈情说爱的地点选在非常偏僻的地方。即使有时需要在家里开展谈隋说爱活动,也要唱歌向老人和他人声明。例如这里有一首从天柱县搜集上来的情歌,就是用来向老人和他人声明的。
火炉堂,
火炉堂上起歌堂,
老的得见可莫骂,
少的得见可莫谈。
据这首情歌的搜集整理者龙玉成先生介绍,天柱县青年男女“……若在家里唱歌,开头男青年都要唱这类歌,以作交代,免得被人说是不懂规矩,不懂礼貌。”像这种不能当着老人和他人的面唱情歌、说情话,实际上是侗族青年男女的谈情说爱已经不能见容于人的表现,它是汉文化中封建礼教观念深深地渗入了侗族北部方言区人的意识造成的。根据汉文化中封建礼教的观念,青年男女的婚姻应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侗族青年男女的谈情说爱显然有悖于封建礼教,属于一种违礼的活动。按儒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