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铁笔创新华 英名垂太行
1941年底,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一时无暇顾及中国战场,太行山区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暂时的宁静。
12月的一天,在山西与河北两省交界的一个叫山庄的小村子里,中共中央北方局直属《新华日报》(华北版)报馆的同志们正在临时驻地兴高采烈地为他们的馆长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婚礼。说是婚礼,不如说是一次“新闻发布会”。因为在这里,没有主婚人,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是由新婚夫妇买了一些当地的土产核桃、花生等,请编辑部的几位同志聚在一起,由新郎宣布“我们结婚了”。
新郎瘦瘦的身材,清秀白晰的面庞,穿一身灰色旧军装,腰束皮带,打着绑腿;新娘一米六五的个头,也是一身褪色的军装,她原来也在报社工作,此时是八路军总部的一名秘书。然而,就在这对新人婚后仅半年的1942年5月,这位新郎,也就是本文要讲述的,党的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新华日报》(华北版)第一任馆长兼总编辑何云,在一次反“扫荡”的战斗中不幸离开了他心爱的妻子,离开了新华日报社的战友们,永远沉睡在太行山这块革命的土地上。
当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曾这样评价何云:“为着阶级与民族的利益奋斗,这种坚贞不拔的气节,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把党所给的任务,看成自己的终身事业,这种对党所给予的任务尽心竭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将新华日报创办成为“敌后华北唯一规模宏大的机构,这种克服困难辛苦缔造的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一、北伐革命的浪潮激励他走向工农斗争的前列,为抗战他愤然弃学从日本回国,在文化反帝的斗争中光荣入党,牢狱生活使他更加坚强,在武汉参与创办《新华日报》,从此为党的新闻事业奋斗不息。
何云1905年生于浙江上虞朱巷乡。6岁时,进入本村启文小学读书,14岁考进绍兴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23年秋,何云在第五师范毕业,先后到上虞贻福小学、春晖中学附小、县立中山小学任教。1926年春,正值国共合作,北伐革命高潮,共产党员叶天底在上虞开展农民运动,对何云影响很大。
同年冬,他认识了贻福小学教师、中共党员钱念先。在钱的带动下,贻福小学率先创办农民夜校。每日晚饭后,附近农民都要汇集到学校,听钱老师和何云给他们传授文化知识,讲解农民贫穷的根源。不久,在叶天底的主持下,国民党上虞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丰惠镇秘密召开,会上成立了国民党上虞临时县党部,何云与钱念先参加了这次大会。会后,何云当选为第七区第二区分部委员。他以教育工作为职业,从事工农革命运动的宣传工作。这一时期,他在《上虞声》报撰写了许多唤起民众打倒封建地主、土豪劣绅、揭露黑暗社会的文章。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很快波及到了上虞。县党部内的国民党右派势力纠集土豪劣绅,攻打国民党上虞临时县党部,制造了“四一五”流血事件。事后,右派势力加紧“清党”活动,上虞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此环境下,何云被迫离开故乡,孤身来到上海。经朋友帮助,何云在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作旁听生。不久,日本早稻田大学来中国招生,何云考入该校经济系。8月,他踏上了去日本的旅程。留学生活是艰苦的,因贫困何云后转入东京铁道传习所,获得免费读书的机会,同时他还担任日本华侨子弟小学教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何云和一些中国爱国留学生,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毅然回国,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
回到上海,何云以泉漳中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2月,何云加入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不久,《中国论坛》杂志在上海创刊,何云担任编辑,协助宋庆龄、何香凝工作。1932年由刘芝明介绍,何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3月,上海国民御侮自救会成立,何云担任了宣传部长。
4月底,中共江苏省委、团中央分别发表《“五一”告工友书》、《为“五一”劳动节告劳苦青年书》,号召工人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用罢工游行示威纪念“五一”劳动节。国民御侮自救会党团组织立即召开会议,迅速作了部署,何云成为5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负责组织法南区游行队伍。5月1日上午,当工人、学生、市民游行队伍来到泥城桥时,就被警探和巡捕冲散,何云将冲散的队伍重新集中起来,大家边走边喊口号、散传单。结果御侮会有60余人被捕。事后,上海国民党市政府查封御侮会及各分区会址,并开始拘捕御侮会领导成员。6月初,何云被上海宪兵司令部逮捕,随即转押南京宪兵司令部拘留所。不管敌人怎样威胁、利诱,他毫不动摇。不久,被判处无期徒刑,送进监狱。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营救下,何云结束了囚徒生活。出狱不久,党组织派他到南京《金陵日报》社工作。1938年初,党中央决定创建《新华日报》,何云被调往武汉参加《新华日报》报馆的筹建工作。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何云任国际新闻栏的编辑。
1938年10月,日军进攻武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