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杏花村:6000年的中国酒都文化史
这里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白酒博物馆,这里是中国酒文化的历史长廊,这里是世界酒文化的珍贵宝典。这里创造了中国酒文化史上诸多“白酒之最”:中国白酒业第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第一枚白酒商标;第一个以白酒为主,配制酒为辅的品牌体系;第一次科学、全面、系统的研究酒文化……
这座中国目前最大的酒类博物馆,犹如一部大型史册,使中华汾酒煌煌6000年青史跃然于世。
开篇: 九曲黄河,浩浩荡荡,一泓汾水,脉脉流芳。
山西杏花村,钟灵毓秀,人杰物华。汾清竹叶酒,天之美禄,得造花香。
坐落于杏花村汾酒集团的汾酒博物馆,气势恢宏,古风浓郁,与飘香千年的杏花古镇交相辉映。这座中国目前最大的酒类博物馆,犹如一部大型史册,使中华汾酒煌煌6000年青史跃然于世。步入馆内,十个布局精妙的展厅,陈列着数以千计的酒世界的稀世珍品,异彩纷呈。这里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白酒博物馆,这里是中国酒文化的历史长廊,这里是世界酒文化的珍贵宝典。
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时空隧道,可回溯千年,尽情沉醉于汾酒的漫漫岁月,全心领略汾酒传承千载驰名中外的风韵光彩,细细品味与汾酒文化一脉相承的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
徜徉历史,酒海拾贝。让我们从中国汾酒的源头出发,开始追寻这千年酒香的旅程。
第一展厅千秋佳酿
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成芳。
酒原是大自然神奇的创造,是谷物天然发酵的产物。
伴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了谷物酿酒的探索。山西作为中国最早的农耕区之一,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何时呢?
1983年3月,正是春暖花开杏花飘香的季节,一支由国家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家组成的考古队来到汾阳一带,对杏花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出土的酿酒和饮酒器具令人惊喜,它向世人宣告:杏花村的先民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就开始酿酒,中国汾酒文化的漫漫长河可溯源于这方水清禾华的土地。
神奇的酒,在它从谷物中潺潺流出之时起,便长驱直入于人类政治文化生活中。从《诗经》、《左传》到《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都记载着,自夏商周以来,社会饮酒习俗盛行,“无酒非礼”,人们对酒怀有无限的尊崇和赞美。汾酒正是伴随着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的推演一路走来。
《二十四史》――《北齐书》卷十一册记载着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当时,驻扎在北都晋阳的北齐武成帝,畅饮汾酒后,为其清香醇厚的神韵所折服,欣然提笔,给远在上都安阳的亲信河南康舒王高孝瑜写信推荐道:“吾日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备受皇帝推崇的汾清酒,正是北齐时期的汾酒。
显然,魏晋南北朝时期,汾酒已是声名显赫。北齐武成帝荐饮汾酒的典故,使汾酒成为最早载入史籍的中国名酒,从此,开启了它长达1500年的辉煌名酒史。
在汾清酒赫然成名的同时,竹叶青酒也盛誉天下。有梁简文帝萧纲的“兰羞荐俎,竹酒澄芳”,有北周文学家庾信“三春竹叶酒,一曲鸡弦”,名酒佳句相得益彰。正是美妙的汾清竹叶酒,演绎出竹林七贤酣歌纵酒,文人骚客流觞曲水的雅士盛俗,中国酒俗文化便由此孕育而生,绵延至今。
成长历程始终与中国历史相交织的汾酒,在唐宋盛世再度甲誉天下。
公元617年,李氏家族,起兵晋阳,于5月14日发动了“晋阳宫之变”。李渊父子在晋祠用陈年汾酒,祭祀天地。李世民手把汾酒,口念檄文,为将士们壮行。杏花村美酒激励了出征勇士们的万丈豪情,从此,一个强大的唐王朝从山西崛起,汾酒也进入鼎盛时期。
当时,率先采用蒸馏技术,被称为“干和”的汾酒品质超凡,闻名遐迩。文武百官,诗人墨客,闻香下马,以品饮杏花村美酒为趣事。三晋大地,留下诗人词客吟咏的无数名篇。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当年杜牧年方二十,踌躇满志,愁思千结,在细雨蒙蒙的清明时节寻访杏花村,牧童遥指处,正是举杯消愁地。诗人且行且吟,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美酒佳酿,名篇佳作,成就了杏花村“诗酒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汾酒也扬名天下,不尽辉煌。
博物馆内陈设的杏花村酒坊,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唐朝酒肆林立、酒旗招展、繁华热闹的杏花村中。不禁令人遥想当年李白醉校郭君碑的情景:盛唐开元22年,时年35岁的李白出游太原,领略龙城风情。途中慕名前往杏花村品尝“干和”汾酒,开怀畅饮,醉意中来到杏花村东北岗唐代名将郭君墓碑前,醉校碑文,若有所得,尽兴而归。
从隋唐宋辽金直到元代,汾酒称雄酒坛800年,历六朝不衰,成为世界酒文化中的一大奇迹。明清时期,汾酒以其悠久的历史,成熟的工艺和皇家贡酒的盛誉而叫响全国。馆中收藏的乾隆年间奏折和众多文典中都有关于汾酒倍受世人宠爱的记载。就在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