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探幽马六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古探幽马六甲   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会途经一座叫马六甲的小城,这座小城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有渊源的城市: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五次过访了马六甲;还有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是明成祖朱棣将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和中国有着如此的渊源,马六甲,到底是怎样的一块土地呢?      从新加坡通过边境安检后就驶上马来西亚高速公路,一路上两旁的热带雨林令人赏心悦目,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马六甲。历史的沧桑在这里处处彰显:一边是灯笼高挂、灰瓦白墙的中国街;另一边却是荷兰式的风车、红屋,带着欧洲中世纪的厚重。花团锦簇的人力三轮车在街头游走载客,又像是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马六甲城里有好几条中华街,除了入口处中国式的门楼外,街道两旁挂着中文招牌的商店鳞次栉比,徜徉其间,好像走在中国某个小城的商业街上。而马六甲著名的河村,更是酷似中国的江南水乡苏州和绍兴。越往深处,各式风格建筑越多,有中式、葡式、英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那些依山傍海、风格各异的古老房屋,那些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窄街僻巷吸引着我,同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想起家乡天津也有很多异国情调的房子、街道和被分割过的租界……在马六甲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一辆辆响着乐曲的人力花车穿行而过,很是抢眼。车上大多乘坐着来此观光的游客,而车夫多为当地的马来人和印度人。打开世界地图,“马六甲”只不过是个米粒般的“小点”,但由于它所处地理位置紧紧扼住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因而成为世界上通航历史最久、航运量最大的海峡之一。   马六甲(Malacca),原是当地一棵树名。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苏门答腊王子被迫逃难到那里,在马六甲树下休息,称那个地方为马六甲,日后沿用至今。由于马六甲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岸,地处海上交通要冲,正因此马六甲才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和繁荣的港口,1403年成为满刺加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这里已经成为东南亚第一大港口和繁荣的贸易中心,来自阿拉伯、印度、中国、爪哇等地的商船云集于此,丝绸、茶叶、烟草、香料是主要的交易产品,而兵家也为占据马六甲海峡而争夺不休。1405年,郑和下西洋时,曾率领庞大的舰队登陆马六甲,还曾出手帮助过这个弱小的王朝抵御北方之敌。 郑和之后,阿拉伯和印度商人纷至沓来,在此进行丝绸、香料、烟草、茶叶等大宗货品的交易。很快,马六甲就成为远近闻名的重要港口和富庶之邦了。但也正因为如此,马六甲古国后来遭到葡萄牙人的入侵,很快于1511年灭亡了。 100多年后,荷兰人又通过武力,将这块宝地据为己有。然而随着国际势力的消长,18世纪末,马六甲最终落入了趁人之危的英国人之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又侵占了它。直到1957年,马来西亚宣告独立,马六甲才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被殖民历史。经过这段漫长的岁月,历史的沧桑,可以说在马六甲俯拾即是。比如市中心的葡萄牙广场、荷兰红屋、维多利亚喷泉等,无一不在向游客们述说着那一段段的历史。   在马六甲,我了解了一段郑和用生命书写的历史。由于马六甲地处南洋与印度洋要冲,是东南亚的一个商业中心,也是东西洋水陆交通的枢纽,它是郑和船队开往东南亚以西地区的必经之地,郑和七下西洋曾五次到过马六甲。由于郑和船队庞大,每次出使西洋人数近3万,历时一年半以上,需装载大量粮食和其他货物。为了便于远航,需在远航途中建立一个固定的物资转运站。而当时中、马两国关系又十分亲密,马六甲港便成了郑和船队中转货物和停泊之要地,郑和船队也给这里带来中国的友谊、文化和丝绸等。在当地至今仍保留有纪念这位中国伟大航海家的“三保山”。   当车子经过三保山时,闯入人们眼帘的是绿草如茵的山坡中那些灰色石块砌成的坟墓,据说这里有1.2万多座坟墓,是海外最大的中国人墓群。它见证着华人在马六甲的历史。围着三保山转过来即到达三保庙的山门。三保庙,也叫郑和庙,是当地华人为纪念郑和于1673年建成的。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建筑,据说为保持其正宗,所用砖瓦建材全部采自中国。庙内有郑和坐像,上挂“郑和三保公”横幅,门柱的对联是:“五百年前留圣迹,四方界内显英灵”。 庙前院内有一口井,名三保井,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水井之一。据传为郑和所掘,又传是当年苏丹为汉丽宝公主所掘,故又称“苏丹井”。   从三保庙出来后乘车穿过繁华的闹市,停在荷兰广场。荷兰广场虽然不是马六甲历史的起点,却是现在游客畅游马六甲的起点。耀眼的红是基督教堂和荷兰红屋,它们将广场围了起来。广场不大,位于马六甲河旁的一块小三角地带,如果没有喷水池,更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街边花园。喷水池在广场中心,一个小小的喷泉,英式风格,造型雅致,名叫维多利亚女皇喷泉,建于1904年,是为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皇而建的。喷泉四周,是几个小小的花园,它们同喷泉一起,共同构成了广场的主体。广场一侧毗邻交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