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堡子的地理肖像
大小凉山地区生活着一支自称为“尔苏人”的原住居民,他们主要分布于四川的石棉、汉源、甘洛、越西、冕宁5个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中他们被划入藏族,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与藏族相差甚远。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尔苏人”就是“白人”的意思。
2008年8月,从成都坐上旅行客车,长途奔波近7个小时后,我终于来到了石棉县。在县城留宿一夜后,第二天,坐上蟹螺乡提供的越野车,一路翻山越岭,我第一次来到了大山深处一个“尔苏人”聚居的村寨。
与世隔绝的堡子
在石棉县,这个一直被称为“蟹螺堡子”的村寨,其存在的历史显然比1952年才建制的石棉县更为悠久。堡子位于石棉城西,在大渡河一级支流松林河南侧的一条溪沟中,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堡子距蟹螺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石棉县城23公里,但至今只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向山外,公路沿沟绕岭,崎岖颠簸。
在旧时,蟹螺堡子位于松林河南去冕宁的古道北端,是松林河东西和南北交通的要冲之地。当地尔苏语称此地为“蟹螺堡”或“蟹螺堡子”,地名称谓中的“堡子”原为清代的村寨称谓,而关于“蟹螺”之名的由来,在当地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堡子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浩如烟海的海子,海子中盛产螃蟹和海螺,后来海水从罗克山下、碾旁沟坝边的一个深不可测的当地称为“金洞子”的岩洞中流走了,海子便不复存在,只空余下蟹螺之名与一个令当地人望而却步的岩洞。
《石棉县地名录》一书中对此地名称的由来便采用了此种传说。另一种说法是“蟹螺”为汉语音译,尔苏语本意为“麦秧子”,即箭竹,“蟹螺堡子”意为长箭竹林的地方。
高山上的一群人
2008年8月的蟹螺堡子,我眼前的一切,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堡子群山环绕,山绿如屏。松涛阵阵,水清如洗。堡子外,农人正在烟雨朦胧的田地中耕种劳作,堡子内,鸡群在巷道中自由漫步。一切有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笔下如梦如幻般的田园美景。
自然的风光与山水,每每总是与人的现实生活有着反讽意味的差别。采访中,当老人们用尔苏语为我唱起一首尔苏民歌《高山的人》时,生存环境的恶劣与尔苏人的坚韧,淡淡的忧伤夹杂着无可奈何的哀愁,这种情绪,从歌声中悄无声息地浸润开来――
“高山的人苦,矮山的人甜;商山雨绵绵,矮山睛悠悠;高山种的是地,矮山种的是田;高山的女儿嫁矮山。”
在这首尔苏人流传已久的民歌中,当地的村民称自己为“高山的人”,这是一个模糊而相对的称谓。在海拔表上,这里村寨海拔高度只有约1100米,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高山,但贫瘠的土地加上长期与世隔绝的现实,使我眼前的村民们,至今仍死死守在土地上,完全靠天吃饭。
60户人家,300口人
站在蟹螺新堡子那片平坝上,抬头西望,便可看见一座树木郁密的山岭,这片山便是当地尔苏人的神山“鸡菩萨杠杠”。
神山之下,当地尔苏人称为“碾旁沟”的溪流静静地流淌着。这条源于拖乌山南麓,由南往北穿过蟹螺堡子最终流入松林河的溪水,将蟹螺堡子一分为二,建在溪沟西侧的山坡上是尔苏人祖辈世居的老堡子,东侧沟坝原为一片耕作的田地。1981年以后,为了交通与耕种方便,村民陆续从山坡上搬到沟坝中建房定居。
现在的蟹螺堡子,聚落已经分成两部分,即坡上的老堡子和坡下溪沟东侧坝地的新堡子,当地人也分别称为上堡子与下堡子。夹在两个堡子中间的碾旁沟坝为一片冲积地,宽约一二百米,最宽处有300多米。沟坝一侧有一处由杂木林组成的荒山坡。溪流上有三座简易却很坚固的石板桥,为连接上下堡子的重要的交通设施。
据蟹螺乡江坝5组村主任王贵才介绍,现如今蟹螺堡子有近60户人家,人口有300多人,主要为自称“鲁苏”的尔苏藏族聚居,其中只有7户为汉族。鲁苏藏族主要汉姓有王、黄、唐、杨、姜、朱、汤、苏等姓,其中王、黄为大姓。唐、杨、姜、朱、汤等姓均属黄姓分支,本为一家,故可视为同姓。汉族居民有袁、李、龙、张等姓。
“村中有100多个人都外出打工了,占村人口的近一半。高中乃至初中毕业的,有文化,几乎全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有些在外面干了好几年都没有回来一趟。”补充这几句话时,一直在堡子中务农的王贵才一脸迷茫与无奈。显然,在年轻人眼中,外面的世界远比与世隔绝的堡子要精彩得多。
世代坚守着一个秘密
在石棉当地的尔苏堡子中,每逢农历八月,都会举行尔苏人最大的节庆“还山鸡节”(当地自称“姑(儿)扎子”)。节日上,尔苏人的巫师(当地自称“萨巴”与“素尔”)总会领头唱起节庆的主题歌《觉那妈姆》――
“先有天,后有地,有了天地。有了山,有了山,有了水,有了草,有了树,有了土,有了石,后来有了人间。有了人闻,就有了我们祖先。”
这是属于尔苏人的创世史诗,在歌词中,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